首页 理论教育人工分类驱动信息商业化:中国原生新媒体演进观察

人工分类驱动信息商业化:中国原生新媒体演进观察

【摘要】:[56]可以说1997年前后,张朝阳、丁磊等效法雅虎,开启我国门户网站黄金时代,互联网由此走入寻常人生活。

1990年Archie的发明使得人们查询FTP主机中文件成为可能,1993年Veronica发明后新增网页检索功能,稍后发明的Judhead其功能类似,上述软件作为网络信息检索前驱探索,[45]对普通人而言,这些软件太过专业,无法满足日常信息检索需要。特别1993年美国政府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催生出一大批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进入第一个高速发展的十年,1995年互联网站点数量首次超过100万个,普通用户已经无法用人工浏览方式获取自己的所需信息,以Yahoo!为代表的分类目录检索式搜索引擎、以Alta Vista、Infoseek为代表的关键词检索式搜索引擎应时而生,[46]1995年成为商业搜索引擎发展的重要起点。[47]

1.从分类搜索到门户网站:雅虎开启互联网全新应用模式

浏览器马赛克(Mosaic)的发明给人们上网带来极大便利,正在斯坦福读博士的杨致远(Jerry Yang)和费罗(David Filo)受其影响很快就迷上互联网,开始着手建立自己喜爱的网站名单,后发展为“杨致远费罗全球资讯网导览”(雅虎雏形),其设计思想很简单:通过人工分类、层级目录方式整理内容,帮助使用者在互联网“大海捞针”,找到所需东西,雅虎借此在商业运营方面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直至后来这种设计思想都没有太大变更。这种简洁的信息检索方式对普通人而言非常便于操作,一经推出便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网站访问量快速增长,得益于斯坦福大学浓厚的创业氛围,两人果断放弃博士学位开始创业。与同时期Inofoseek等搜索引擎专注于关键词搜索、通过收取使用费维持发展不同,杨致远视雅虎为媒体产业而不仅仅是目录,[48]其发展第一阶段主要开展搜索引擎业务,1997年底大幅改变,增加新闻、股市旅行、购物、电子邮件等多项服务,对此杨致远接受采访时有过一段详细说明:[49]

我们去年在美国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我们从搜索引擎转变成完全的网络媒体(full internet media)。这个转变有几个部分:第一是我们提供的服务除了搜索引擎外还有很多不同内容,包括聊天、语音信箱的功能,提供的服务愈来愈广这是第一步。……对我们而言从搜索引擎的形态改为“雅虎!运动”“雅虎!金融”“雅虎!闲聊”。

雅虎作为互联网商业化应用的产物,反过来又推动互联网商业化应用的进程,它不仅通过商业化手段将诞生于阿帕网时代的电子邮箱、FTP等教育科研人员使用较多的互联网应用推向普通民众,而且将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页广告等集纳于一体,力求“一站到底,全程服务”,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度成为世界上覆盖面最大的互联网门户网站。曾几何时,雅虎几乎就是互联网代名词。[50]

2.从雅虎到四大门户网站:互联网应用创新扩散带来传播革命(www.chuimin.cn)

1996年7月,张朝阳注册成立ITC(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音译名爱特信)公司并着手赴美融资,经过艰苦的努力,1996年11月尼葛洛庞帝、罗伯特、邦德三人注资17万美金,张朝阳利用这笔钱置办服务器,并于1997年1月开通ITC网站。网站创办初期由于缺乏资金和方向,尼葛洛庞帝追加5.5万美元投资且介绍张朝阳访问美国在线(AOL)和杨致远。ICT网站最初效仿AOL“内容为王”模式,但关注的人很少,反而提供分类连接的“指南针”栏目非常受欢迎,稍后张朝阳效仿雅虎致力于分类检索服务,对此张朝阳受访时曾经回忆道:[51]

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共享,所有最好的出路是收集内容并做一个搜索引擎,告诉人们去哪儿找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样整个互联网就变成一个图书馆或电子市场。

张朝阳并于1997年10月将公司改名为搜狐(sohu),喊出“美国人用Yahoo!,中国人用搜狐”的响亮口号,[52]甚至有人一度认为张朝阳不过是在中国克隆了一个雅虎,甚至只不过做了个中国的山寨版雅虎。[53]搜狐分类搜索给普通人带来极大的便利,搜狐网采用中文分词技术将涉及生活的内容分为18个大类,拥有40多万个网页、5万多个不同主题类目,构成一个庞大的树状结构网页体系,累积收录中文网站150多个,每天新增网站信息1000条,可以根据类目和主题关键词继续查询。[54]跟随着雅虎转型的步伐,1998年3月25日正式推出搜狐网站,同月从英特尔和道琼斯两家公司融到210万美元用于相关技术拓展。

与张朝阳只身回国凭借美国风险投资起步不同,王志东创业初期虽然也尝试从硅谷融资但没能如愿,1993年底四通集团(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IT企业)注资500万港币使得王志东专注于windows中文环境“利方多元系统支持环境”等软件产品研发。1995年底至1996年初美国互联网热潮之际,王志东连续三次远赴硅谷学习取经,归国后马上将公司定位从软件开发企业转变为互联网企业,不仅开发出互联网中文环境RichWin for Internet 4.3,而且成立国际网络部开通SRSnet.com网站。[55]1998年并购海外最大华人网站“华渊资讯”成立“新浪网”,推出“电子贺卡”“网络游戏”“速递电子杂志”三件新年礼;1999年推出“新浪搜索”、分类信息检索、酒店预订等服务,同年完成6000万美元的融资后开始筹备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经过几年发展逐渐形成搜索引擎、社区交流、生活空间、财经、科技体育、游戏、电子邮件与新闻九大板块协调发展的局面。

和王志东有些相似,丁磊最初也是程序员出身,曾先后服务于美国数据库软件公司Sybase公司广州分公司、飞捷(民营ISP公司)等公司。1997年6月丁磊创办网易,次年在国内率先推出免费电子邮件服务以及在线社区,1999年在国内首次推出在线拍卖服务,网易聊天室更在2000年创下32000人同时在线的世界纪录,同年网易还推出网易商城,成为网上门户功能的一个里程碑。[56]可以说1997年前后,张朝阳、丁磊等效法雅虎,开启我国门户网站黄金时代,互联网由此走入寻常人生活。经过不断创新发展,[57]新浪网“新经”(新闻+BBS)、搜狐“搜经”(搜索引擎+注意力经济学)、网易“易经”(中国本土特色+网虫社区),[58]成为全新信息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