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苏联援助下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技术转移,[24]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苏联帮助新中国搭建计算机事业技术基础。其次,苏联为中国计算机诞生提供直接技术支持。1956年底,中方向苏联订购M-3和БЭСМ计算机设计图纸,1957年苏方陆续将设计图纸、科研器材清单、部分元件器材交付中方,并派遣三位专家来华指导工作,我国计算机仿制工作由此开始。......
2023-11-25
1977年4月23日,清华大学、四机部六所、安庆无线电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机DJS050,[39]鉴于当时西方国家技术限制,研究人员只能依靠书籍资料甚至显微镜等分析仪器分析Intel8008、8080芯片关键技术,对芯片电路一点点分析,[40]参见图5-1-2。
图5-1-2 DJS050照片[41]
之后我国又陆续研制051型、052型等后续产品,很多厂家试用后效果都不错。可惜当时我国微型电子计算机普及率很低,加之生产工艺落后,虽然有了先进的理念和设计技术,最终也没能将科技成果产业化。[42]
1982年底,与电子工业部六所有合作的香港商人带来一台IBM PC机,受其启发的国家计算机工业管理局次年决定将把生产IBM PC兼容机定为发展方向,并于1983年6月推出国产兼容机长城100(后正式命名为0520 A);1984年下半年,严援朝等技术人员赴香港研究0520型新一代产品,[43]并最终在1985年6月生产出我国第一台中文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微型计算机——长城0520,参见图5-1-3。
图5-1-3 左:长城0520CH,[44]右:IBM PC
从长城0520CH起步,长城电脑逐步形成“市场导向、自主开发、委托加工、代理销售”的经营发展模式。[45]对此,《人民日报》1986年1月1日第4版刊发杨钟濂《驶向世界》一文予以高度评价:[46]
从1985年12月16日出版的美国《商业周刊》上,看到这样一幅画:一艘中国式海船,张着满帆,破浪而来;桅杆顶端五星红旗迎风招展;船台立着一台被画家人格化了的长城牌微型计算机,挥动着右臂向人们致意。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插画。新闻的标题是:《中国“长城”参加微型计算机的竞争》。内容大致说:在11月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一个庞大的计算机工业展览会上,中国设计制造的长城牌微型计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引起了观众的轰动。这家报纸惊呼:“它是中国向美国计算机资本的第一次突然袭击。”
……
其实,今天远航海外的岂止“长城”计算机。打开案头的一本剪报集,五光十色的记载使人心旷神怡:我国微波针灸仪和“美佳乐”电风扇在保加利亚第四十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获金质奖;我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用在美国航天飞机上,经受住了飞行考验;我国向美国出口汉字软件,出口电子管生产线;我国微机控制的线切割机床销往欧、亚、美大陆;我国六米卫星电视地面站将赴莫斯科参加国际博览会……这一桩桩事情是党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巨大胜利的明证!这里举的只是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尚小的电子工业的例子。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处于国民经济先导地位的电子工业的产品愈来愈多地打入世界市场,不正好说明我国电子工业振兴有望,整个国民经济振兴有望吗?
长城0520CH的发明,不仅终结了外国计算机充斥中国市场的局面,而且带动了东海0502、浪潮0521、百灵0520等国产微型机的发明,逐渐形成几十个工厂、几百家销售代理、上千个应用项目构成的产业链条,一改过去微型机生产单纯追求尖端、做样品的旧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计算机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长江计算机(集团)联合公司、浪潮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南京有线电厂、北京有线电厂、太极计算机公司是当时最为知名的六家计算机生产企业,长城、长江两个更名列国务院首批试点集团企业名单中(共48家),[47]与浪潮被称为中国计算机行业三大支柱。[48]北京四通集团公司、北京京海计算机集团公司、北方电脑公司、中国科学院计算机公司、北京信通集团公司、中国自动化技术公司则是当时国内著名的计算机经销与服务企业。[49]可以说,我国计算机工业经过30多年的累积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已经初具规模,详见表5-1-2。(www.chuimin.cn)
表5-1-2 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算机主要生产企业
续表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后冷战时代西方技术壁垒的消逝,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设定等一系列制度性变革因素影响,以微软、英特尔等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ICT企业开始大举进入我国。以微型计算机行业为例,英特尔等美国公司的微型计算机相关技术与产品大规模进入,推动了我国微型计算机事业快速壮大。截至1997年,市场涌现出长城、浪潮、联想、方正、同方、实达、同创、海信等几十个国产品牌。国内外微型计算机品牌及其市场份额如表5-1-3所示。[50]
表5-1-3 1997—1998年中国市场品牌机市场占有率
我国个人电脑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生产与销售都与国际市场非常靠拢,实际不过是一个组装工业。[5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即便是长城、长海两大国有大型计算机集团,也逐渐从自主生产演变为代工生产,最终在激烈价格战中失去优势,以长江计算机集团为例,见图5-1-4。
图5-1-4 长江计算机集团演化历史
长江计算机集团起源于1996年成立的上海无线电十三厂,后发展成为上海计算机厂,与黄浦仪器厂等合并后,20世纪70年代正式组建为上海计算机工业公司,1979年底年产量和累计装机量均为全国第一,1980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1,后同上海计算机研究所共同组建上海计算机公司,1994年改制为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但仅十多年时间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几乎与此同时,遵循戴尔模式、致力于“贸工技”的联想快速崛起并成为全球IT产业链中重要的微型计算机厂商,[52]我国计算机产业深度嵌入国际产业链条,我国IT行业成为国际ICT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23]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在苏联援助下实现了一次成功的技术转移,[24]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苏联帮助新中国搭建计算机事业技术基础。其次,苏联为中国计算机诞生提供直接技术支持。1956年底,中方向苏联订购M-3和БЭСМ计算机设计图纸,1957年苏方陆续将设计图纸、科研器材清单、部分元件器材交付中方,并派遣三位专家来华指导工作,我国计算机仿制工作由此开始。......
2023-11-25
[15]J.Metcalfe将创造性破坏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与主要标识,起因包含技术元素、组织元素和社会元素等多方面。文章借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概念分析企业家投身网络经济活动带来的生产要素重组产生的质变,尤其是用户志愿投入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活动。本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造性破坏的程度:创造性破坏不一定是新事物完全取代旧事物,也有可能是新旧事物形成新的搭配组合。......
2023-11-25
[7]简言之,熊彼特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因,而创造性破坏是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和事实——竞争替代过程。熊彼特用“创造性破坏”概念来描述创新扩散特殊性。熊彼特认为创新推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创新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性破坏是创新发展的结果。......
2023-11-25
每一次技术革命对人类身心与生存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前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机分离,虽然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却给人类身心造成巨大伤害。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概念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后被广泛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分支与领域,近年来传播学者将其引入新媒体研究,探讨数字化技术应用给社区报、政府管理变革等产生的“破坏性”与“创造性”影响。......
2023-11-25
我国原生新媒体发展演进历史不仅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历史,更是一部ICT技术创新扩散历史。[170]上述媒介理论为凸显“媒介”在传播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为解读原生新媒体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可能。......
2023-11-25
新媒体作为一个时间性、技术性概念,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诞生之初也是“新媒体”,因此,考察资本与“新媒体”的关系不应局限在特定历史时期,应该从更长的历史时间段予以考察。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各类商业资本通过股权控制、经营权控制等手段,掌握许多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控制权,[124]新媒体成为资本逻辑与技术创新结合最紧密的领域。......
2023-11-25
Web2.0时期随着国内新兴互联网企业相继推出博客、微博、微信等新的原生新媒体形态,[33]普通民众开始拥有面向公众喊话“麦克风”,传统媒体也逐渐成为这类新媒体使用者、内容提供者,传统媒体官微多依托新浪微博,媒体公众号与腾讯微信密不可分。经过20多年发展的原生新媒体已经重塑我国传媒格局并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023-11-25
[64]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使用“微型计算机”一词,更喜欢用“电脑”指代微型计算机。[67]换言之,“人—机(电脑)”信息交互实际形成了两个“人”:一个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自然人”,一个是自然人通过与微型计算机“对话”形成的“数字人”,数字人是自然人的映射但并非自然人本身,在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际是“数字人”而非“自然人”。......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