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原生新媒体演进: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原生新媒体演进: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摘要】:创新既受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直接影响,反过来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强调技术尤其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技术变革引发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罗杰斯“创新—发展”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清晰说明了技术发明与资本是如何有机结合的,进而形成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1.创新(innovation)

创新在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第11版)中包含两层含义:①the introduction of something new;②a new idea,method or device。《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创新”是指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创造性意义的研究和发明,包括创造、创见、创业、创举等义。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创新概念,并在其1939年、1942年出版的《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书中进一步补充。熊彼特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包括五个方面:①研制或引进新产品;②运用新技术;③开辟新市场;④采用新原料或原材料的新供给;⑤建立新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创新”含义在熊彼特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延伸和发展。21世纪初,创新已演变为含义宽广的人类学概念,思想理论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经验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等。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64]

2.技术创新(technical innovation)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新工艺、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从研究开发到投入生产、市场,进入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过程,是以企业活动为基础的创新。强调新产品、新工业、新管理制度和方法的首次商品应用,强调新技术与经济的直接结合。创新既受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直接影响,反过来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强调技术尤其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技术变革引发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学家把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

技术创新产生于经济学家J.A.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把技术与经济增长、发展相连接,成为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和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影响因素有三个:①竞争程度。技术创新科研降低成本,提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②企业规模。影响技术创新的能力: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影响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前景,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开辟的市场也就越大。③垄断力量。垄断力量影响技术创新的持久性:垄断程度越高,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就越强,垄断厂商技术创新得到的超额利润就越能持久。一些学者认为,中等程度的竞争即垄断竞争下的市场结构最有利于技术创新。主要类型有两种:①渐进性创新,即技术革新;②突破性创新,即技术突破,包括技术系统变革、“技术—经济”范式变革。高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是技术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和归宿。[65]

虽然创造性破坏理论和原生新媒体概念均强调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但两者都没有直接回答技术与资本是如何实现有机结合。罗杰斯“创新—发展”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清晰说明了技术发明与资本是如何有机结合的,进而形成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体如图3-2-1所示。[66](www.chuimin.cn)

图3-2-1 罗杰斯“创新—发展”过程模型

由图3-2-1可见,罗杰斯“创新—发展”过程模型最重要创新意义在于强调一项新的技术发明演化成为一项新的技术创新,商业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的技术发明只有经过商业化阶段才能成为技术创新,才能进入创新扩散过程。[67]在商业化过程中资本逻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商业化”环节使资本逻辑与技术元素有机融为一体。

罗杰斯《创新的扩散》一书对“技术”的分类包含硬件技术(如设备、产品等)和软件技术(如知识、技能、理念、程序等)两大类,硬件技术通常都包含着软件因素,软件技术有时候不涉及硬件因素,如管理理念等。[68]前一类技术可概括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制造的设备、产品及其使用方法和程序等硬技术;后一类技术可概括为人类知识及其产物,如管理方法、决策方法等软技术,是一种“总体”的技术观。[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