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J.Metcalfe将创造性破坏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与主要标识,起因包含技术元素、组织元素和社会元素等多方面。文章借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概念分析企业家投身网络经济活动带来的生产要素重组产生的质变,尤其是用户志愿投入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活动。本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造性破坏的程度:创造性破坏不一定是新事物完全取代旧事物,也有可能是新旧事物形成新的搭配组合。......
2023-11-25
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一词,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创新包含研制或引进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采用新原料或原材料、建立新组织形式五个方面。熊彼特1942年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针对创新影响提出“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概念:
“开辟国际和国内的新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比如从手工商店或工厂到大型的钢铁公司,如同美国钢铁行业所呈现的产业突变过程——在此借用生物名词——它不断地革新了经济结构,不断破坏、不断地创造。这个过程就是创造性破坏过程,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特性。它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土壤,也是每个生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时刻关注之所在。”[7]
简言之,熊彼特认为创新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因,而创造性破坏是社会变迁及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和事实——竞争替代过程。[8]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学家进一步将创新细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多个维度。(www.chuimin.cn)
熊彼特用“创造性破坏”概念来描述创新扩散(尤其是技术创新扩散)特殊性。熊彼特认为创新推动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创新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性破坏是创新发展的结果。因此,从性质看,技术创新及扩散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好处与损失如影相随,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两者是一个有机体,不同社会、不同人对于得失的评判不尽相同,但总体趋于积极正向;从内容看,技术创新及扩散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可能导致新事物完全取代旧事物,也可能导致新旧事物彼此共存甚至形成融合发展、相互依赖的新格局。
我国学者对创造性破坏概念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孙鲁浙将创造性破坏概念应用于日本企业研究,提出企业发展的实质就是创造性破坏。[9]之后十余年,国内学者在研究中很少提及创造性破坏概念;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性破坏概念频繁出现在经济学、管理学乃至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不同学科文献中,如丁重所撰《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一书中,应用实证方法探索为什么我国政府干预造成企业创造性破坏的缺乏,创造性破坏在其研究中被视为创新的结果。[10]钟春平从博士学习期间便专注于创造性破坏研究,他认为在技术等创新基础上,经济和社会系统结构必然会发生新旧交替,创造性破坏就是用以描述整个动态过程。[11]
[15]J.Metcalfe将创造性破坏视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与主要标识,起因包含技术元素、组织元素和社会元素等多方面。文章借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概念分析企业家投身网络经济活动带来的生产要素重组产生的质变,尤其是用户志愿投入带来的创造性破坏活动。本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造性破坏的程度:创造性破坏不一定是新事物完全取代旧事物,也有可能是新旧事物形成新的搭配组合。......
2023-11-25
[20]限于当时技术条件,人们无法直接通过网络域名访问,只能通过电子邮件、无记名文件传输系统等四种途径获取杂志内容,杂志界面也非常简单,图8-1-1呈现了《神州学人》最初形态和当前形态,颇具代表性。......
2023-11-25
本书聚焦原生新媒体演进及影响,尝试从中观史角度对原生新媒体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在写作中还是留下许多遗憾。相较于《中国互联网20年》等宏观史研究,原生新媒体历史书写强调技术创新对社会的影响,重点围绕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活动展开,视野显得不够开阔、不够多元。......
2023-11-25
[30]从创新扩散角度切入为我国原生新媒体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32]从创新扩散切入不仅仅可以看到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技术、资金等对我国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看到这些新事物在我国演变发展及再次创新的过程,有助于将西方与中国、媒介与社会等方方面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更宽广视野分析原生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影响。......
2023-11-25
现有新媒体研究多聚焦传统媒体主导的各类新媒体形态,原生新媒体演进的历史书写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状态。此外本书关注原生新媒体发展演进将带来“怎么样”传播影响这一重要问题,分析其对人际交流、社会信息传播乃至人本身产生的创造性破坏影响。全书从上述三个问题出发,应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视角,围绕原生新媒体的演进展开研究。......
2023-11-25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将前三类视为一个整体,冠以“中国网络媒体”之名加以研究。新媒体研究应着力于探索新媒体是如何满足人的生存需要,进而对人的生活乃至社会格局造成冲击与改变。从门户网站到网络游戏、电商、搜索引擎等,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新媒体都应该纳入其研究范畴。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原生新媒体深度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中。......
2023-11-25
创新既受经济发展状况与趋势的直接影响,反过来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强调技术尤其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把技术变革引发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罗杰斯“创新—发展”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清晰说明了技术发明与资本是如何有机结合的,进而形成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023-11-25
无论商业模式介入博客,还是博客介入商业运作都迅速变为现实,2004年成为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内容生产模式和商业资本运作模式对微博都有很大影响。博客“一对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便于信息共享,博主根据不同主题或线索将自己撰写或转发博文整理后,通过自己的博客供人们阅读,这种模式不仅方便人们条理清晰地通过网络记载自己所思、所感,而且成为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表演舞台,为普通人大众化转向提供更多便利。......
2023-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