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基于国内客源市场的分析视角构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它包含分析性指标和显示性指标两套指标体系。(二)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显示性指标大部分来源于现有的旅游统计体系,少部分来源于问卷调查,它主要包括就旅游者以及目的地居民而言的竞争能力的各种表现形式。......
2023-11-24
由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建立在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以及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同时又结合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特性,所以该分析框架相对于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以及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而言,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与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以及旅游竞争力一样,都是一个全面、动态的概念,需要从影响因素、竞争能力与竞争结果三个方面全面把握其概念内涵,还需要从现实竞争力与未来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动态理解其可持续内涵。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均需从影响因素与竞争结果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它们都属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本章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与倪鹏飞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存在相同之处。笔者借鉴倪鹏飞的“弓弦模型”研究成果,将旅游资源、设施以及吸引物因素形成的硬竞争力比作“弓”,其可塑性相对较差,这种竞争分力一旦形成便不易变化;将目的地管理因素等形成的软竞争力比作“弦”,其伸缩性相对较强,这种竞争分力的变化区间较大。这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原理吻合,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管理与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即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中,相对于目的地的旅游资源、设施与吸引物而言,旅游目的地管理因素更具可塑性,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不同点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充分综合了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以及旅游竞争力分析框架的优点,并克服了各种竞争力分析框架的不足之处。
1.与竞争力分析框架不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除考虑“经济能力”之外,还考虑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能力”(www.chuimin.cn)
前文所述的竞争力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大多是基于完全竞争假设的竞争力理论,而不是资源优势理论,因而其主要强调竞争主体的“经济能力”,表现为市场占有率、财务绩效指标等。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不同,它除考虑“经济能力”之外,还将社会能力以及环境能力等纳入考虑范围,从而其竞争结果通过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人均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等目的地旅游业竞争业绩指标,旅游者重游意愿、推荐意愿、提高支付水平意愿等旅游者满意度指标,以及资源的可重复利用情况、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支持程度等居民生活幸福度指标来综合反映。
2.与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的不同之处也主要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含义的差别
城市竞争力也是更多地着眼于其经济意义上的含义,这一点从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中可见一斑。其竞争结果表现为规模、效益、潜力和水平,通过市场占有率、GDP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来反映。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则不同,它同时着眼于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两个角度,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3.既不同于以往的旅游竞争力单因素分析框架,也不同于以往的旅游竞争力多因素分析框架
本文所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既克服了单因素分析框架不能全面反映旅游竞争力全貌的缺陷,又区别于以往的旅游竞争力多因素分析框架。以往的多因素分析框架要么完全借助相关旅游统计数据事后反映旅游竞争力的状况,要么完全借助旅游者的主观评价事先预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大小。本文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既涉及了旅游者的主观评价等软指标,也涉及旅游收入、旅游人次、旅游花费等硬指标,主观指标与客观指标的综合使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此外,从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两个方面着手考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而不是单纯着眼于“消费者”角度,这是由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内涵所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旅游领域竞争力研究的特性之一。
上述构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仅仅为理解和评价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供了一种思路,要发挥其具体指导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明晰该分析框架中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即总结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各项分力。下面将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展开因子分析,厘清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各种分力,从而构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性评价模型。
本文主要是基于国内客源市场的分析视角构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它包含分析性指标和显示性指标两套指标体系。(二)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显示性指标大部分来源于现有的旅游统计体系,少部分来源于问卷调查,它主要包括就旅游者以及目的地居民而言的竞争能力的各种表现形式。......
2023-11-24
基于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以及旅游竞争力分析框架的研究成果,本文所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主要遵循以下几条思路。(三)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框架单纯依靠旅游者主观评价预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做法缺乏足够的客观可信度;单纯依靠旅游统计数据反映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做法又更像经济影响评价,更何况现有旅游统计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2023-11-24
(一)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有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研究需要落脚到其量化评价上,但其评价的前提是“目标市场相同”,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比较仅限于目标市场相同的旅游目的地之间。也就是说,这里的“相对性”也仅仅是指相对于“目标市场相同”的目的地而言的。......
2023-11-24
本文所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分析框架主要是参照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改编而来。具体来说,该分析框架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核心内容:1.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是由多项“软力”和“硬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按照“弓弦模型”的原理,硬力为弓,软力为弦,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为箭,三者综合作用形成就旅游者而言的竞争能力和就目的地居民而言的竞争能力。......
2023-11-24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本文所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在汲取以往研究成果,并克服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的。(二)评价指标体系的用法总的来说,本文所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除了具备评价功能,还具有指导功能。......
2023-11-24
尽管张东亮[14]、易丽蓉等人[15]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过实证研究,但两项研究尚存有待完善之处。其次,张东亮选取的调查样本仅限于旅游企业的管理人员,易丽蓉等人则主要针对旅游研究人员展开调查。此外,二者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相对笼统,尤其是易丽蓉等人仅得出了五项影响因素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正相关的研究结论,不足以指导实践工作。......
2023-11-24
此类旅游竞争力的竞争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某一国家的旅游产业。从以上有关“旅游竞争力”内涵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旅游竞争力囊括了“竞争力”所要表达的某些核心含义。基于完全竞争假设的竞争力理论对现实世界缺乏充分的解释力和普遍适应性,从而导致着眼于企业、产品等视角的旅游竞争力研究无法很好地发掘旅游研究的特性。总之,旅游竞争力研究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恰好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契机。......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