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核心含义及表现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核心含义及表现

【摘要】:具体来说,竞争力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含义。资源优势理论有关竞争力的内涵界定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竞争力不仅是综合的,而且还是动态的,竞争力始终是竞争主体之间实力较量的过程,不存在唯一确定的竞争结果或态势。(五)竞争力需要有一定的终极表现形式竞争主体之间竞争力的强弱需借助一定的终极表现形式来反映,这些终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以及相关财务绩效指标。

从比较优势理论到竞争优势理论、企业资源基础论以及企业能力论,再到资源优势理论,竞争力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其中,资源优势理论在汲取以往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一种更加全面而合理的方式阐释了竞争力这一概念,本文将侧重于资源优势理论有关“竞争力”的内涵阐述。下文有关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也将以“资源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根据资源优势理论,竞争力是指“企业为取得比较优势而争夺生产要素,进而在某些细分市场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卓越财务绩效这一非均衡过程的结果”[9]。也就是说,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塑造竞争优势的结果,它强调的是一种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竞争主体在特定细分市场上提高顾客价值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之和,它通过市场占有率以及财务绩效指标等终极指标表现出来。具体来说,竞争力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核心含义。

(一)竞争力是竞争主体的综合能力

竞争力不仅包括竞争主体的经济能力,而且包括其社会能力与环境能力,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从内容维度来看,竞争力不仅包括竞争主体提高顾客价值的能力,而且包括其提高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能力;从时间维度来看,它既要考虑现实能力,还要考虑未来潜在能力。资源优势理论有关竞争力的内涵界定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竞争力不仅是综合的,而且还是动态的,竞争力始终是竞争主体之间实力较量的过程,不存在唯一确定的竞争结果或态势。

(二)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创造竞争优势的结果

一方面,资源禀赋是竞争力的外生源,它为竞争力的打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内部创新与组织学习是竞争力的内生源,这将决定着比较优势能否转化为竞争优势。根据资源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的异质性以及非自由流动使得某些组织在资源禀赋方面可能会拥有比较优势,但资源禀赋并不等同于竞争优势,因为该组织的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又会决定着资源禀赋是否能够转化为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财务收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创造竞争优势的结果。

(三)竞争力是竞争主体之间比较的产物(www.chuimin.cn)

竞争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它只有在一个可测的系统中,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时才有意义,就竞争力本身的泛泛而谈并无任何实际价值,也就是说,竞争力研究需要落脚到其量化评价上。

(四)竞争力的比较仅限于具有相同目标市场的竞争主体之间

对于一般的制造性企业而言,可以粗略地认为其产品符合同质化假设,面对基本相同的目标市场,从而其竞争力强弱可以理解为竞争主体在整个产品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与盈利能力的高低。然而,产品异质性与需求差别化才是现实世界中最普遍的现象,竞争主体之间很难满足“产品同质与需求同质”的前提条件,正如资源优势理论在界定竞争力这一概念时提到“某些细分市场”一样。从严格意义上讲,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应该仅限于目标市场相同的竞争主体之间,对于不具备相同目标市场的竞争主体之间根本不存在竞争,更谈不上竞争力的比较问题。

(五)竞争力需要有一定的终极表现形式

竞争主体之间竞争力的强弱需借助一定的终极表现形式来反映,这些终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以及相关财务绩效指标。然而,市场占有率以及相关财务绩效指标只是反映了竞争主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竞争结果,是一种事后反映的手段,它无法反映竞争主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竞争绩效,从而不具备竞争力的预测功能。

总之,可以从竞争能力与表现形式、目标顾客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现实能力与潜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理解竞争力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竞争力始终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就竞争力本身的泛泛而谈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此外,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构成了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