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评述

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评述

【摘要】:国内外就“旅游竞争力”这一问题的研究内容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之处。尽管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研究的文献数量众多,但着眼于旅游目的地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国外该领域的研究也不够成熟。因此,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塑造方法以及量化评价等的深入研究将是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国内外就“旅游竞争力”这一问题的研究内容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之处。本文旨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总结出国内外研究达成共识的内容,为以后的研究所借鉴和使用;另一方面分析国内外研究存在的差异,针对国内研究的不足,明确该领域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首先,国内外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都从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塑造方法以及量化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在旅游竞争力内涵方面,国内外研究都认同从“动态、可持续”的角度着手考察,进而其量化评价需要全面涉及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以及未来发展能力;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都明确了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以及“钻石模型”理论,因而有关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与塑造方法的分析都可以基于这些理论。这些共识都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其次,国内外研究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研究视角的差异。国外研究大多以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而国内研究的视角广泛涉及国家、区域、城市、产业、企业以及产品等诸多层面。

在研究国与国之间的旅游竞争力时,着眼于旅游产业视角固然是恰当的,但除此之外,旅游目的地似乎是更为恰当的分析单元。这是因为,基于企业、产品等的研究视角无法很好地发掘旅游领域竞争力研究的特性;而且,与作为行政区划的省域、城市等相比,旅游目的地本身的某些特点更有助于克服这一缺陷。具体而言:(www.chuimin.cn)

国内着眼于旅游企业与旅游产品等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大多是将一般制造性企业的竞争力理论套用于旅游领域,未能深入发掘旅游研究的特性。一方面,旅游领域的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它不仅仅是经济意义上的概念,还包含了社会、文化、环境等更为丰富的内涵,而旅游企业终究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它们没有追求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制造性企业生产的产品,它不符合“产品同质化”的假设,相反它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这主要是由目标市场的旅游需求特点所致,因而,旅游领域的竞争力评价不能像制造性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评价那样,基于整个市场或产业进行市场占有率的大排名,或者说,旅游领域的竞争力比较仅限于目标市场相同的竞争主体之间,对于目标市场不同的竞争主体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竞争,更谈不上竞争力比较问题[105]。这是旅游竞争力研究区别于其他领域的竞争力研究的关键所在。基于旅游企业、旅游产品视角的研究大多忽略了这一研究前提,这也正是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存在的最大问题。

与此同时,着眼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视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这一缺陷。根据雷珀的旅游系统模型,旅游目的地是相对于旅游客源地而言的,二者都是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06]。着眼于旅游目的地视角便于从旅游客源的角度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把握,从而能够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相同”的竞争力研究前提,进而发掘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特性。从旅游业管理工作的视角来看,“旅游目的地乃是众多层面的旅游问题赖以依托的基础单位……聚焦于整个目的地乃是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所必须采纳的整合性视角”[107]。也就是说,一方面,旅游目的地可以综合感知并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在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综合作用下的旅游目的地更具有追求“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驱力;另一方面,旅游竞争力最终表现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Attractiveness)”,而这种吸引力是由一系列的因素综合而成的,单一的旅游企业或产品无法满足其需求,而旅游目的地是集各种资源与设施于一身的综合体,从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角度看,把旅游目的地作为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基本分析单元更为合理。

总之,无论是从旅游目的地本身的含义还是从游客的整体经历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都是旅游竞争力研究的最佳分析单元。尽管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研究的文献数量众多,但着眼于旅游目的地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国外该领域的研究也不够成熟。因此,关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塑造方法以及量化评价等的深入研究将是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