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基于国内客源市场的评价

国内旅游竞争力研究:基于国内客源市场的评价

【摘要】:近年来,城市旅游竞争力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基于此,本文将从国家、区域、城市、企业以及产品等层面,分别对其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内容展开归纳与评述。(二)区域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区域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归根结底属于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它研究的仍是特定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问题。

与国外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笔者查得的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研究的81篇文献中,只有13篇着眼于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其余68篇的研究视角广泛涉及国家、区域、产业、企业、产品等诸多层面,这使得国内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方面明显滞后于国外研究。

与国外研究相同的是,国内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最初也是从关注我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始,随后研究的视角逐渐转向区域、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诸多层面。近年来,城市旅游竞争力成为研究的热点,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

基于此,本文将从国家、区域、城市、企业以及产品等层面,分别对其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内容展开归纳与评述。

(一)国家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

一般情况下,国家层面的旅游竞争力主要是指一国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以整个国家的旅游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的,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内涵

关于国家层面旅游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可以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其中,狭义的观点认为,国际旅游竞争力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范围,它将一国旅游业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其开拓、占据国际旅游市场并获取利润的能力[43]。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塑造是将一国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44] [45]。广义的观点认为,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内涵更为宽泛,它是指通过一国旅游企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销售的旅游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力,表现为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盈利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三个层次。其中,旅游产品竞争力是最直观的表现,也是最终竞争结果;旅游企业竞争力是产品竞争力的来源,由各企业、各行业、各区域的比较生产力提供;而旅游产业竞争力则是产业链中各种竞争优势的综合体现[46]

2.影响因素

国家层面的国际旅游竞争力属于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范围,因而波特提出的决定一个国家在某些产业中拥有优势的“钻石模型”也适用于分析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塑造方法。很多学者提到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旅游竞争力塑造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一国旅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旅游生产要素状况、国内旅游需求、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旅游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等四个重要因素,此外,政府和机遇也会影响一国的国际旅游竞争力。

3.塑造方法

王莹最先就如何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进一步明确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增强政府管理职能;找准资源优势,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促销力度,牢固占据市场份额;提高人才素质等[47]。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塑造遵循相应的理论指导,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以及“钻石”模型理论[48]。总的来说,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塑造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竞争优势的过程;通过把握“钻石模型”中的六要素探寻旅游竞争力塑造的具体途径。有研究者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以及“钻石”模型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塑造的具体策略,包括确立竞争优势导向的旅游发展观;完善旅游产品序列,打造旅游产品品牌效应;鼓励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大相关产业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环境;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使用[49]。此外,还有研究者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外部性问题,提出通过政府干预来改善我国旅游产业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竞争条件,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50] [51]

4.量化评价

以上研究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相关问题,但要准确地把握国际旅游竞争力,还须对其进行定量评价。郭鲁芳、万绪才等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郭鲁芳提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相测度法,认为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国旅游竞争力的市场锋芒(市场占有率),而且要体现一国旅游业保持和发展市场锋芒的能力,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测度一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即目前的旅游竞争实力、旅游竞争潜力及未来旅游竞争的发展力三个方面[52]。万绪才等人则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指导,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三个方面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对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53] [54]。此外,世界旅行与旅游委员会(WTTC)和诺丁汉大学联合开发的竞争力指示器也是一种评价一国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价格、开放性、技术、基础设施、人文旅游、社会发展、环境和人力资源八大项指标,该指标体系可以用于计算各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指数,并进一步分析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基本格局[55]

(二)区域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

区域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归根结底属于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它研究的仍是特定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问题。该领域的多数研究是以省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影响因素

既然区域旅游竞争力属于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很多研究者在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时,仍以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即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归结为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辅助行业的情况以及旅游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56] [57] [58] [59]。此外,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归纳为背景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宏观社会环境,即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及技术因素;后者则主要包括区域旅游竞争的比较优势、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与能力及产业结构等[60]

2.塑造方法

关于如何塑造区域旅游竞争力这一问题,笼统地来讲可以包括以下策略: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区域旅游形象策略、旅游市场策略、人才培养优质化策略、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策略、企业经营管理策略、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联动策略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策略等[61]。除此之外,关于区域旅游竞争力塑造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具体的应用性研究,很多研究者专门就如何提升某些省(市)或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展开了探讨,并根据这些省(市)或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3.量化评价

就省域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而言,仍有研究者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依据,从组成该模型的六个要素角度着手构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62]。除此之外,其余研究按照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所包含的指标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按照时间维度,从现实竞争力与潜在竞争力的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另一类则是从旅游竞争力各种影响因素着手构建评价模型或指标体系。王娟所做的研究属于第一类,她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探讨了我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类型及其各省市旅游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63]。第二类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卫旭东等人提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的“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便是其中之一,该模型将区域旅游竞争力归为旅游市场吸引力与旅游市场竞争地位两大指标,其中,前者通过资源价值、区位度、品牌形象以及旅游环境等来衡量,而后者则通过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以及市场份额等来衡量[64];王凯等人认为,应该从旅游资源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区位竞争力四个方面着手分析,从而揭示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65];安世民等人从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评价两个方面完成了对甘肃省旅游竞争力的评价研究,并提出了提升甘肃省旅游竞争力的思路[66];易丽蓉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构建了旅游资源、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区位条件、需求状况的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五因素评价模型[67];张梦则从区域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以及制度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55个指标的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评价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选择[68];此外,温碧燕等人还构建了包含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品、区位与交通、旅游六要素、基础设施、城区景观以及政策经济环境等指标在内的多层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69]

(三)城市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城市旅游竞争力仅仅是城市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日渐成熟,作为城市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1.概念内涵

很多研究者仍将城市旅游竞争力归为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狭义的观点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别优势和城市综合素质[70];广义的观点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旅游产业本身素质和城市旅游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旅游企业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持续发展壮大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表层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操作层的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内因层的旅游生产要素竞争力三个层次[71]。(www.chuimin.cn)

除了从旅游产业入手理解城市旅游竞争力之外,还可以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结构、结果和要素三个方面阐释“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概念,它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一个城市相对于另一个城市在吸引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从而获得回报且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而言,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结构上看,它表现为微观层面的旅游产品竞争力、中观层面的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宏观层面的旅游产业竞争力;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结果上看,城市旅游竞争力归根结底表现为一个城市对客源市场的占有率;从城市旅游竞争力要素上看,它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沉淀以及城市本身基础等的绝对占有方面[72]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竞争主体、竞争对象与竞争结果三个方面理解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概念,即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体系的一个分支系统,其主体是政府主导下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的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客源市场[73]

2.影响因素

城市旅游竞争力从短期来看有赖于旅游经济结构、专业化水平、软硬件水平及其条件;从长远来看则依赖于能够带来城市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技术、信息获得能力、人力资源、旅游管理水平等[74]。从属性角度考虑,可以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具有垄断性的绝对因素和较容易发生变动的相对因素两种,其中,绝对因素包括区位要素、形象要素和政策要素,而相对因素则主要包括景区景点、交通、住宿、购物、餐饮和娱乐等[75]。总的来说,城市旅游竞争力不仅与旅游资源禀赋有关,而且受旅游企业的经营策略、旅游部门的管理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局势与社会治安以及城市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76]。此外,还有研究者结合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升连云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相关策略,包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塑造城市形象、寻求区域合作、加大旅游投资以及重视人才建设等内容[77]

3.量化评价

竞争力的量化评价是竞争力研究的落脚点之一,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也不例外,关于其量化评价的研究非常之多。但这些研究的着眼点不同,从而其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李树民等人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应该从旅游供给、旅游活动的最终结果以及动态竞争力角度选取评价指标,其中,从动态角度看,城市旅游竞争力又分为现有旅游竞争力、潜在旅游竞争力和未来旅游发展竞争力[78]。苏伟忠等人即是从动态竞争力入手,构建了包括城市旅游业竞争业绩、城市旅游竞争潜力、城市旅游环境支持力和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在内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79]

甘萌雨等人则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应该选取反映城市旅游经济现状、城市旅游功能地位、城市旅游业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的指标;此外,城市旅游竞争力不仅反映在城市本身的各项指标上,也反映在游客的感知印象中,因而,游客的口碑评价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衡量也有着重要意义[80]

曹宁等人建议从核心吸引物、基础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资格性因素以及管理创新因素等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性指标体系,并以辽宁省的14个地级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81]。章仁俊等人认同从以上六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的做法,他们按照以上六种因素,使用改进的AHP法,结合山东胶东半岛四个海滨旅游城市的特点,从城市旅游竞争力现状评价、城市旅游竞争潜力评价、城市旅游竞争支持力因素评价以及综合竞争力评价五个角度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82]

还有研究者从旅游发展规模、外出旅游能力(出游力)、旅游组织能力和旅游接待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83]。也有研究者着眼于终极目标、次级目标以及指标层等三个层面选取评价指标[84]。黄耀丽等人则选择旅游发展规模、旅游接待能力、资源禀赋指数以及相关依托因子等四类指标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85]

除此之外,丁蕾等人从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包括环境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经济竞争力、设施竞争力、业绩竞争力、制度竞争力和开放竞争力在内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86]

(四)企业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

有关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核心竞争力理论展开的,徐虹、杜宗斌以及翁钢民等人论述了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饭店企业中的应用,伍进则论述了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旅游景区的应用。

1.影响因素

旅游企业竞争力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沈钢以中亚饭店为例,从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入手分析了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饭店企业的竞争力是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竞争者、顾客和供应商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87]。人力资本、信息等因素也会影响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其中,饭店企业对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而所谓的“智力资本”主要包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基础结构资本[88]电子商务也有利于饭店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适应个性化旅游、促进饭店产品的营销,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89]

此外,有研究者专门探讨了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因素,即决定因素、支持因素和保障因素。其中,决定因素是众因素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设施、服务、价格、形象、区位六个方面;支持因素的作用在于辅助决定因素发挥功效,主要包括管理、资金、创新、人力资源、营销、技术和行业因素;保障因素则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府、区域经济和社区[90]

2.塑造方法

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一方面要从产品入手,加强对旅游商品的质量管理;另一方面要从商品流通领域着手,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91]。旅游企业通过企业重组、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及采用外包策略等措施可以打造其核心竞争力[92]。还可以通过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已有的组织结构;优化旅游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等措施培育旅游企业的竞争力[93]。此外,就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打造而言,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景区文化内涵、重视品牌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等措施来实现[94]

3.量化评价

根据李红的观点,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表现为结果、素质以及宏观环境三个层面,所以应该从这三个层面来对旅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具体而言,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结果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利润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三项因素反映;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素质表现为劳动力素质水平、旅游企业管理素质水平、信息化与高新技术应用程度以及筹资能力等;而影响旅游企业国际竞争力宏观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行业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要素市场的完备水平及相关辅助产业的状况等[95]。也可以从结果和原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旅游企业的国际旅游竞争力。从结果来看,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直接表现为企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以及由此带到的盈利能力;从原因来看,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成本、技术、品牌、经营网络及资本等五个方面[96]。此外,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还应该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等方面全面、动态地评价旅游景区的竞争力[97]。还有研究者在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98]

(五)产品层面的旅游竞争力研究

还有少数研究涉及旅游产品层面的竞争力问题。所谓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是指“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能力,是旅游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99]。这种生产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它的高低由旅游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所决定,市场占有率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其竞争力的大小[100]

旅游产品开发的成本、形象、质量和市场营销能力是直接决定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101]。文化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构筑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时,应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的真实性展现与商业性表演以及文化的静态展示与动态参与之间的关系[102]

总的来说,所谓的旅游产品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形象力、销售力和产品力上[103]。具体而言,旅游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市场地位,二是其销售情况;其中,反映旅游产品的市场地位的指标主要包括竞争集中度、能力障碍度、行业进入难易度、市场占有率和相对市场占有率等,反映旅游产品的销售情况的指标主要包括差异度、替代品性价比、销售实际增长率、产品销售实现率、销售利润率和销售费用率等[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