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国内客源市场研究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国内客源市场研究

【摘要】:目前关于竞争力评价方法或指标体系的探讨主要围绕竞争力的不同层次展开,包括企业竞争力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以及国家竞争力评价,其中以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居多。根据竞争力影响因素与竞争力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可从影响因素与竞争结果两个方面着手进行。IMD主要评价国家竞争力的八个要素,即国内经济、国际化、政府、金融、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与技术以及国民素质。

竞争力是竞争主体之间相互比较的概念,就竞争力本身的泛泛而谈并无太大意义,也就是说,竞争力研究需要落脚到不同竞争力主体之间的强弱比较上,因而有关竞争力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相当必要而且重要。

目前关于竞争力评价方法或指标体系的探讨主要围绕竞争力的不同层次展开,包括企业竞争力评价、产业竞争力评价以及国家竞争力评价,其中以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居多。有关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本文只对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几项研究作简要概述。此外,本文还将回顾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城市竞争力概念模型及其分析框架

(一)金碚的竞争力分析框架

金碚提出的竞争力分析框架(图2-1)为竞争力量化评价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思路。根据竞争力影响因素与竞争力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可从影响因素与竞争结果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其中,影响因素包括各种直接和间接因素,而基本的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与赢利率两项[24]

图2-1 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资料来源:金碚.竞争力经济学.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38。

(二)竞争力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以张金昌提出的竞争力三要素论[25]为基础,有关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以竞争结果为基础的评价方法,一是以竞争力决定因素为基础的分析与评价。后者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单项因素为基础的分析,一种是运用多方面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26]。其中,裴长洪等提出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即为结合以上两种方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其评价体系设立了两类指标:一类是显示性指标,它说明竞争力的结果;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它解释之所以具有竞争力的原因[27]

(三)IMD和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

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竞争力评价方法,还包括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简称IMD)和国际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简称WEF)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方法[28]。这些方法是将影响或决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的多因素评价方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IMD主要评价国家竞争力的八个要素,即国内经济、国际化、政府、金融、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与技术以及国民素质。其评价体系共设立290个评价指标,其中180个为统计数据,即硬数据;110个来自于经营者的问卷调查,即软数据;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处理。IMD将硬指标的权重设为1,将软指标的权重设为0.64,通过加权求和得到各个国家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也可以计算各个国家在八个要素方面的分别排名情况。

WEF也按八大要素进行国家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其用于竞争力评比的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来自于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一是通过向参评国家(地区)发放问卷获得的调查数据。在计算各个国家的竞争力指数时,八大要素具有不同的权重,其中开放程度1/6、政府1/6、金融1/6、基础设施1/9、技术1/9、管理1/18、劳动1/6、法制法规1/18,合计为1。WEF通过《全球竞争力报告》公布各种评价指标与评价内容,但其指标和内容每年会有较大变化。(www.chuimin.cn)

尽管以上竞争力分析框架所针对的竞争主体不同,包括国家、产业、企业以及产品等,但其某些核心思想是相通的,即从影响因素和竞争结果两个层面入手,通过设立分析性指标与显示性指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来实现竞争力的量化评价。此外,IMD提出的软硬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启示。本文所构建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体系将基于以上核心思想进行提炼与归纳。

(四)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

目前城市竞争力研究已日趋成熟,有关城市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其中,倪鹏飞提出的城市竞争力的概念框架[29]可以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很好的借鉴,其具体内容为:

城市竞争力=f(硬力,软力)

其中:硬力=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环境力+区位力+设施力+结构力+聚集力

软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秩序力

城市竞争力是各种“硬力”与“软力”的函数。其中,可以将“硬力”比作弓,将“软力”比作弦,将城市产业比作箭,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又通过规模、效益、潜力、水平等指标反映出来(图2-2)。综观倪鹏飞的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可以发现,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城市竞争力的分力与最终表现形式两层核心含义。城市竞争力的分力主要包括硬力和软力两大类,它们是由城市竞争力的诸项影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其中,硬力又包括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结构力、设施力、区位力、环境力和聚集力8项分力,软力又包括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和开放力5项分力。这13项分力综合作用于城市产业,最终通过市场占有率、GDP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等指标反映出来。该概念框架为理解并评价城市竞争力提供了思路上的指导,倪鹏飞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包含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共88项指标)在内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0]

图2-2 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

资料来源: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44。

城市竞争力分析框架在着眼于影响因素与表现形式两个层面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即总结出了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力,并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弓弦模型,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城市竞争力的作用原理。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可以借鉴城市竞争力的做法,首先提炼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分析框架;然后通过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诸项影响因素总结出各项分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最终表现形式,构建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性评价模型;最后细化概念性评价模型所涉及的变量,从而构建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