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于国内市场,评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基于国内市场,评估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摘要】:到目前为止,关于“竞争力”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Rainer Feurer等人关于竞争力的全面的概念界定解决了持续性、相对性的问题。除了关注顾客价值之外,还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纳入考虑范围;除了考虑现实能力之外,还考虑潜在能力,这区别于以往经济意义上、静态的竞争力概念界定。(三)资源优势理论关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资源优势理论对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克服了以上提到的诸多不足。

竞争力理论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演变过程,表面看来“竞争力”似乎是一个没有争议的简单概念,然而,当我们试图去测度竞争力的时候,才会发现其解释工作之困难,因为竞争力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通常还会有多维的特点[6]。到目前为止,关于“竞争力”这一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

(一)经济意义上的、静态的概念界定

国外学者和机构对“竞争力”的定义很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斯科特和洛奇认为: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创造、生产和(或)维修产品,并实现其资源收益率不断提升的能力”。在纽沃尔看来,竞争力就是有能力“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能够成功地销售给国内外消费者……换言之,竞争力所直接回答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不断高标准化的生活”。《经济学家》载文指出,“一个有竞争力的经济……是指该国能够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产品和服务,并从中获利”[7]。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认为,竞争力是“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条件下,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经得起国际市场检验的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能够长期保持并增大其人民实际收入的程度”。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认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中,除了企业内部效率之外,外部环境或经济体制对一国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成为国际比较的重点。

国内学者樊纲给出了一个有关“竞争力”的狭义的定义,他认为“竞争力是指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商品在市场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则取决于同样质量的产品是否具有较便宜的价格,而较便宜的价格又来源于较低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即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以同样的成本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8]。昝廷全认为,竞争力是一个行为主体与其他行为主体竞争某种(些)相同资源的能力,应该从竞争主体、竞争规范以及资源三个方面,个人竞争力、家庭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五个层次理解竞争力这一概念[9]。齐利平在归纳古典经济学、经济历史学、发展经济学、增长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各国(或地区)实业界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效率形成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由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后者是更主要的内容[10]。根据金碚的观点,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且能够使自身得以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而所谓“更有效地”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者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统计上表现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所谓“使自身得以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具有持续的良好业绩,从而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强势企业(统计上表现为长期具有较高的盈利率[11] [12]。此外,张金昌提出了竞争力的三要素论,即可以从竞争主体、竞争对象以及竞争结果三个方面理解竞争力这一概念[13]

从相互比较的角度看,竞争力是某一竞争主体相对于另一竞争主体所具有的优势,即:

竞争力=竞争主体A的优势-竞争主体B的优势=相对优势(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就竞争主体来说,竞争力是其拥有的一种能力,即:

竞争力=竞争主体的能力

从竞争对象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所表现出的对竞争对象的吸引力,即:

竞争力=对竞争对象的吸引力

从竞争结果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获得所追求的收益的能力,即:(www.chuimin.cn)

竞争力=收益能力

将以上四个角度的定义结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关于竞争力的完整定义:

竞争力=优势+能力+吸引力=收益能力

虽然以上有关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所针对的竞争主体不同,包括国家、产业、企业等,但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基于完全竞争的研究假设,承认要素自由流动、产品同质化等前提,将竞争力归结为竞争主体本身的提供物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财务绩效情况。尽管有些概念提到了竞争力的相对性以及持续性等问题,但缺乏系统论述,竞争力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的、经济意义上的概念。

(二)一种全面的概念界定

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Rainer Feurer等人以一种更为全面的观点阐述了竞争力这一概念。竞争力意味着一个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位置,在定义“竞争力”时,要基于该组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和提供物,要关注组织本身、顾客、竞争对手以及组织的各种利益相关者[14]。此外,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在界定竞争力时需要考虑到竞争力的“可持续性”[15]。也就是说,竞争力是指“提高顾客价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总和”[16]。所谓高的顾客价值是指同等质量的产品价格更低,或者差别化收益使得高价格价有所值;而一个组织在利益相关者看来是否具有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提供了一个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投资回报率;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平衡。总之,竞争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必须在一种可测的系统中才有意义;竞争力取决于顾客价值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的创造,以及组织或企业的财务能力;竞争力既包括现实的能力,也包括潜在的能力。只有在以上各种因素都达到适当均衡时,竞争力才能具有持续性。

Rainer Feurer等人关于竞争力的全面的概念界定解决了持续性、相对性的问题。除了关注顾客价值之外,还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纳入考虑范围;除了考虑现实能力之外,还考虑潜在能力,这区别于以往经济意义上、静态的竞争力概念界定。然而,他们最终还是将竞争力归结为一种“均衡”,仍然脱离不开完全竞争的前提假设。此外,这一概念界定虽已提及与竞争对手的相对性问题,但未能考虑需求的差别化与产品的异质性,从而未能涉及不同主体之间竞争力的比较前提。

(三)资源优势理论关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资源优势理论对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克服了以上提到的诸多不足。竞争力是指“企业为取得比较优势而争夺生产要素,进而在某些细分市场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卓越财务绩效这一非均衡过程的结果”[17]。竞争力是基于“比较优势”的结果,它是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取得的市场占有率与财务绩效。所谓的“非均衡”主要强调竞争的“动态”性,竞争力始终是竞争对手之间实力较量的过程,不存在唯一确定的竞争结果或态势。

资源优势理论关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具有综合性、相对性、持续性(动态性)等的特点,而且它限定了竞争力比较的范围,即“某些细分市场”,这成为区别于以往研究的关键所在。资源优势理论关注需求的差别化,从而竞争力的比较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一理论与旅游领域的竞争力研究具有天然的耦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