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

数据库设计过程-《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教程》

【摘要】:数据库设计过程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选择合理的数据库模式和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及应用系统设计,使之能够有效存取数据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和其他软件系统设计一样,是个反复迭代的过程。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划分也不是十分严格的,通常在系统设计的实施中,也未必完全依照这六个步骤顺序去开发,不过这六个阶段基本上包括了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和相关问题。

数据库设计过程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选择合理的数据库模式和数据模型进行数据库及应用系统设计,使之能够有效存取数据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环境包括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软硬件支撑环境(包括DMBS、操作系统和硬件)。

软件工程设计的思想,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归纳为以下6个阶段,如图6-1所示。

图6—1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的目标是调查与分析设计的对象,全面了解、收集和分析数据库用户所有可能的数据要求和处理要求。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这一阶段要构造一个独立于数据库逻辑结构,而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包括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的模型,通常采用描述概念结构的有力工具E-R模型来描述每个数据库用户的局部视图,并合并各局部视图,经优化后形成一个全局性的数据视图,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为抽象的信息系统框架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逻辑设计的基本目标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概念结构的视图(E-R图)转换成某个特定的DBMS所能接收的数据模型,并进行适当的优化处理,并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和恢复性等问题。(www.chuimin.cn)

(4)物理设计阶段。物理设计的任务在于将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择一个较合适的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即选取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显然物理结构的选取对系统的性能(包括存取效率、存储效率等)影响较大。

(5)数据库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是指在逻辑结构和物理设计完成后,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装入、代码编写、应用程序调试。

(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数据库投入运行后,进入数据库维护时期,对其性能进行监测,根据用户的需要而变化,并对数据库进行调整,必要时进行重组和重构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也和其他软件系统设计一样,是个反复迭代的过程。每一个阶段完成时要进行分析、评估,定量地计算一些重要的设计指标,并形成相关文档与用户交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修改。在设计的全过程中,这种分析与修改可进行多次,往往在逻辑设计或物理设计阶段中所做的修改又会直接影响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时所做的分析和设计指标,数据库设计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设计过程通常带有试探性。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划分也不是十分严格的,通常在系统设计的实施中,也未必完全依照这六个步骤顺序去开发,不过这六个阶段基本上包括了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和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