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特立精神:研究与实践

特立精神:研究与实践

【摘要】:徐特立对于治学态度及精神的总结,凝聚着他个人求学、治学的智慧,对于今天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徐特立认为,虚心求教,打破关门主义是树立正确治学态度最先需要完成的任务。1949年徐特立已72岁,但他依旧为自己制订了“20年学习工作计划”,每天工作8小时,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将终身勤笃做到了极致。这是古人寻找读书时间的经验,也是徐特立始终身体力行的有效治学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已成为每个人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推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这是人们增加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也是人们不断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方式。徐特立不仅仅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更是一位通晓古今、博学多识的优秀学者。徐特立对于治学态度及精神的总结,凝聚着他个人求学、治学的智慧,对于今天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徐特立认为,虚心求教,打破关门主义是树立正确治学态度最先需要完成的任务。他提出:“虚心是学习的第一等问题,是向学习开门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那么一切学习的方法终归是无用的。”[21]做学问,不能只看自己的一套,要打破关门主义,广泛吸收知识的财富。“孔子是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中最具权威的学者,创建了儒学学派,但却仍向道家的老子学礼;马克思虽是无产阶级的学者,但却学习融合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一切知识的遗产。”徐特立认为:“只有学术上的真理,没有党派上的成见和辩护”“虚心学习朋友的东西,应该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徐特立主张“择善而从”,孔子亦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并不是故意谦虚,而是事实上,一切人都有所长。学习的第一等问题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打破门户之见、身份地位的约束,虚心求教。当然,虚心不是表面上接受人们意见,与人们无争论无批评,模糊是非与真理的界线。学习中也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当自己还未了解他人意见时不盲从。

徐特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于学习,特别强调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治学态度。“为实践而学理论,即业务学习,即有的放矢;从实践中纠正理论发扬理论”,让理论成为我们行动的指针。他曾以伟大科学家牛顿为例,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在《对牛顿应有的认识》一文中,徐特立阐述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认识:“牛顿何以成功,便是因为他掌握了两个基本工具,一是数学,二是当时发达了的工场手工业以及天文、航海运输的经验,亦即学术和生产。他用数学的理论来综合生产的经验,产生了力学,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一言,是徐特立对于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最好的总结。“自古传说神农种田、轩辕造车、舜帝烧窑、嫘祖始蚕,这些都是人民所推崇尊重的手脑并用的例子。劳力和劳心本就是不可分割、不分伯仲的。知识来源于实践,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够落到实处,对于社会有所帮助;但也不能光‘劳力’而不‘劳心’,否则会变成狭窄的经验主义者。”

开放包容、革故鼎新的治学态度,是徐特立一生中始终不断推行的,也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则。徐特立曾以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作为施行标杆,意在古代的、现在的、外国的、中国的都要采纳学习,融合发展。但这并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学习态度,而是要用辩证的观点批判地接受。正如徐特立所言:“像吃牛肉也好,吃狗肉也好,吃下去了,把它变为我的肉,这就对了,绝不是说吃了狗肉我就变成狗肉。”[22]这恰恰是徐特立对学习转化的形象描述。反对生搬硬套,对于过去的著述、历史的学术遗产,都应该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批评地加以重新审视,这样才能从中不断挖掘新的思想,对于社会发展有益的思想。徐特立一生勤勉刻苦,专心治学。自幼时起,他便展现出刻苦勤勉的学习态度;直到耄耋之年,仍坚持树立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徐特立治学始终以“定量”“有恒”为原则,他认为树立长远的读书目标至关重要[23]。他认为,学习应带有事业和职业的目标,而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和无计划乱抓的学习。学习“要有方法和立场”,树立目标时也要有所专长,不应做杂家。虽然提倡无书不读,但是要确立自身学习的计划和目标,懂得深入和研究。从有目标和计划,到将长远的目标拆解开来,再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每个人要有一个算盘,打算一天读多少?一年读多少?一生读多少?要有个计划。哪怕一天学一点,只要不间断,就能得到知识。问题就是要坚持,要持之以恒。这个‘恒’字对学习尤为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好的。”

徐特立20岁便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决心,他曾制订“十年破产读书计划”,将家中几亩薄田逐年变卖用来买书。待薄田耗尽之时,他已成为一名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24]。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边学习边做工,由于年纪大,记忆力不甚佳,但徐特立坚信“纵愚蠢,断没有一天学一字、学两字也不能的”,于是学习更加刻苦[25]。留法期间,因为徐特立能下得苦功夫,所以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把一些普通常用的法语掌握了,可以到工厂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51岁时,徐特立被党组织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两年,虽因年岁大门牙缺失导致发音不甚容易,但徐特立始终勤奋刻苦学习直至掌握俄语。1949年徐特立已72岁,但他依旧为自己制订了“20年学习工作计划”,每天工作8小时,作为晚年的奋斗目标,将终身勤笃做到了极致。

徐特立在治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并始终坚持,终身奉行。在徐特立看来,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要注意消化,要标记书中的要点,在书眉上写下心得体会和意见,还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一读书方法深深影响着徐特立的学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伟人。徐特立十分重视抄读书籍的方法,并非无理解地机械性抄,而是分清重点、难点,并将抄读与理解、分析相结合。他认为抄书过程中眼、心、手俱到,对记忆大有好处。据统计,徐特立一生藏书达两万册以上,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历史、语言文字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其中做过读书眉批和圈阅记号的图书达1500余册[26]

“学足三余”是徐特立治学的另一准则,充分体现着他珍惜时间勤勉治学的优秀品质。“三余”一词取自《三国志·王肃传》:“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足三余”意在要抓紧平日生活里一切空闲的时间读书,读得久了,学问才会丰富起来。这是古人寻找读书时间的经验,也是徐特立始终身体力行的有效治学方法。徐特立十分善于利用一切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平日走路、吃饭时,晚上睡醒天尚未明时都在读书。为了学习数理化,他的口袋里常常揣着一本表解,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时学的;心理学伦理学亦如此,他选出其中重要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中读熟。正是日积月累才成就了徐特立的广博学识和高阔眼界。

徐特立的一生始终踏实勤恳,积极办学,他的品行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在徐特立七十大寿时,中共中央在为他的贺信中写道:“你对自己是学而不厌,你对别人是诲人不倦。”徐特立的学生们亦对于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有感触。李维汉曾对徐特立办学的重要意义表示赞扬:“徐老入党以后,办学的目的更明确了。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对于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徐特立个人治学的坚韧勤笃更是影响了很多人。徐特立的学生毛泽东便曾评价徐特立“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熊瑾玎也曾在回忆老师的文章中写道:“这些东西,他都熟读过,且用连圈密点,加以提要钩玄。他嘱我把提出来的地方,加以整理,以便于学习讨论。这种诲人不倦促人向上的精神,老而弥笃,我真不胜感激涕零了!”这足以看出徐特立在治学方面严于律己、勤学笃行的优秀品质,不仅使自己有所成就,更令学生深受熏陶。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不断翻涌,如何在浮躁的社会保持初心,为个人发展制订计划,是人们面临的挑战。尽管时代变迁,但徐特立一生所展现的勤学笃行的治学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和效仿。新时代青年应具备明辨是非、兼收并蓄的治学思想。在信息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学科、新观点、新主张,更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治学有所专长,树立良好的治学思想和远大的目标见识。想要树立起远见卓识,重要的前提便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无书不读,无书不可读”。只有博览群书,知识广博,才可以培养出鉴别、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才能更加全面。对于青年学生,更应铭记“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青年后学理应养成这样的一种读书学习的状态,继承“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家国情怀,坚守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徐特立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代老革命家前辈以他们的治学经历有力地证明着,想要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破,离不开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的读书积累。只有谦虚学习前人留下的宝贵知识财富,不断温习,不断探索,边学习边思考,如此,天长日久,才能形成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面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相符合的严峻现实,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传承徐特立终身勤笃的治学精神,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个人素养,顺应时代的发展大潮,是当今时代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求得真学问、练好真本领、共筑中国梦的宝贵财富。

【注释】

[1]史建伟.徐特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53-156.

[2]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3]李之钦.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

[4]李龙如.抗战初期徐特立在湘的讲演活动[J].徐特立研究,2005(3):12-15.

[5]张樵苏.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EB/OL].(2015-12-30)[2021-0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6]史建伟.徐特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53-156.

[7]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二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8]杜草甬,杨木.徐特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www.chuimin.cn)

[9]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五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0]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四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1]曾维才.《苏维埃教育法规》的诞生及徐特立的贡献[J].特立学刊,2013(3):21-25.

[12]杜草甬,杨木.徐特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3]史建伟.徐特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53-156.

[14]梁堂华.徐特立:民主革命的积极斗士[J].文史博览(理论),2010(7):11-13.

[15]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传[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6]王宗征.徐特立在革命最危险的时候入党[J].新长征(党建版),2015(2):31.

[17]史建伟.徐特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53-156.

[18]武衡,谈天民,戴永增.徐特立文存:第四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9]梁堂华.圣人风范徐特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20]史建伟.徐特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53-156.

[21]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2]湖南省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3]李庆刚.“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记徐特立的读书学习精神[J].政策,2011(3):75-76.

[24]彭世华.当今圣人徐特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5]梁堂华.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楷模[J].党史博采(纪实),2013(9):26-28.

[26]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读书眉批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