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构建有核原子模型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构建有核原子模型

【摘要】:卢瑟福在论文中提出他的原子有核模型可从几个方面验证,盖革和马斯顿1912年所做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但是,卢瑟福原子模型由于同经典电磁理论存在着尖锐矛盾而遇到困难,所以发表后没有很快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盖革和马斯顿由于对自己的发现的意义了解不深,论文发表后又回到小角度散射实验方面。卢瑟福则不同,他1909年讲学时谈到大角度散射时说:“这一结果对于了解原子周围或原子内部的电场强度,带来了巨大光明。”又说:“原子处于一个强电场中的结论是不可避免的,否则α粒子通过像一个分子直径这样小的距离而改变方向是不可能的。”此后一二年内,卢瑟福以他敏锐的直觉和深邃的洞察力,紧紧抓住这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反常现象,从原子内存在强电场的观点,探索α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原因,从而发现了原子的有核结构。

1910年12月,卢瑟福对大角度散射过程的受力关系进行计算,得出一个新的原子结构设想。经过反复思索研究,于1911年4月下旬写出论文《α和β粒子被物质散射和原子结构》,于5月发表。他认为α粒子是在同作为靶的金属箔的原子一次碰撞中改变其方向的,因此原子中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很大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它对带正电荷的α粒子的很强的排斥力使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其直径约为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核外是很大的空的空间,带负电的、质量比核轻得多的电子在这个空间里绕核运动。卢瑟福在论文中提出他的原子有核模型可从几个方面验证,盖革和马斯顿1912年所做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1913年莫斯莱定律的发现以及1919年阿斯顿(Ast-on,F.W.1877~1945年)用质谱仪测定各种元素的同位素进一步证实了卢瑟福的原子模型。(www.chuimin.cn)

但是,卢瑟福原子模型由于同经典电磁理论存在着尖锐矛盾而遇到困难,所以发表后没有很快引起国内外的重视。1913年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与卢瑟福有核原子模型结合起来,使它发展成为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迅速受到各国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大大提高了卢瑟福和玻尔的声誉。从1898年发现镭到1911年发现原子核和原子有核结构,出现了根本变革以往的原子论的划时代科学硕果。原子有核结构的发现意味着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出现,也是现代结构化学即将诞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