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学史:揭秘射线α、β、γ的发现

化学史:揭秘射线α、β、γ的发现

【摘要】: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居里夫妇曾发现,镭发出的射线有两种。1898年,出生于新西兰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的青年物理学家卢瑟福(Rutherford,E.1871~1937年)开始投入放射性的研究工作。他用强磁铁使铀射线偏转,发现射线分为方向相反的两股,这表明它至少包含有两种不同的射线,一种非常容易被吸收,称为α射线;另一种具有较强的穿透力,称为β射线。1900年法国人维拉德(Villard,P.1860~1934年)观察到,镭除了上面两种射线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种射线,它不受磁场的影响,与X射线非常类似。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居里夫人证明它带负电。1900年贝克勒测定了它的荷质比,确认β射线就是电子流。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1906年他测定了α粒子的荷质比,证明它的数量级与氢或氦离子相同,但当时的实验精度还不能分辨出它带一个还是两个电荷。1907年卢瑟福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后,和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盖革(Geiger,H.1882~1945年)一起工作,利用他发明的计数管和克鲁克斯创造的闪烁计数法,计数了一克镭一秒钟内放出的α粒子数,测量了从镭源得到的总电量,从而计算出每个α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电荷。卢瑟福由此推测出α粒子是带有两个正电荷的氦离子。卢瑟福又和合作者拍摄了α粒子的光谱线,证明它和氦的光谱线一样,由此判定,α粒子是氦离子。(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