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化学史:揭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化学史:揭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摘要】:在学习化学发展史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学习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关于“万物之源”的论说,因为它对人们以后认识物质与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化学的发展打下了伏笔。伊奥尼亚学派是希腊古代最早的自发的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学派。古希腊原子论,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对自然界的本质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臆测,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在学习化学发展史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学习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关于“万物之源”的论说,因为它对人们以后认识物质与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化学的发展打下了伏笔。

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王国。人们不断观察和研究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形成了古代关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总的看法。这种自然哲学是关于诸如自然的构成和自然的本性特别是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构成等问题的理论。

现代自然科学就是古代自然哲学不断发展和进化的结果。

古代人提出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终极原因是什么?物质世界由哪些要素构成?

中国古代的唯物论者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的,俗称“五行说”。五行说就是中国古代朴素的五元素论。它坚持物质运动在于物质本身的唯物主义正确立场,反对“上帝”、“神”等超自然的东西用来解释物质世界的终极原因,具有进步的推动作用。后来,成为祖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得到了传承和阐发,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在关于物质运动的终极原因和构成要素理论中,古希腊人的贡献功不可没,值得大书特书。

伊奥尼亚学派是希腊古代最早的自发的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学派。这个学派的主要成员生活在经济繁荣、生产发达的商业性城邦国家,他们熟悉外国情况,继承了地中海还包括流行于古代东方的对于自然界的许多正确看法,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早的物质观理论体系

伊奥尼亚学派的早期创始者之一,著名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24~前547年)就认为世界是由水构成的,就像尼罗河三角洲由淤泥沉积而成的那样,所以水是万物之源。后来,泰勒斯的得意门生阿那克西曼德(公元前610~前546年)则认为,物质的本原是一种统一的、永恒的未限定的物质。他的思想中包含着物质构成的抽象性作用的火花,启迪了古希腊的后来人。

伊奥尼亚学派像一颗璀灿的启明星,庄严地镶嵌在人类智慧文明的天幕上,永恒地闪烁着炫目的光芒。

我们可以开列一系列伊奥尼亚学派哲人智者的名单,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永垂不朽的智慧之神: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5~前525年),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前430年)……(www.chuimin.cn)

在那样一个时代,古希腊人就凭着人类智力的直觉和孜孜不倦地探索精神,发现了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诚如恩格斯所说近代全部科学都可以在古希腊哲人那里,找到原初的“胚胎”和“萌芽”。

伊奥尼亚学派衍生到公元前5世纪,又创生出两位名贯四海的大学者,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年)。留基伯继承和发展了伊奥尼亚学派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最先提出关于原子的学说。“原子”一词,在古希腊语中就是最微小、坚硬、不可入、不可分的粒子的意思。万物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是造物主的杰作。

德谟克利特进一步发展了老师的观点,形成欧洲最早的朴素原子论。他认为,原子在性质上相同,但在形状大小上有所不同;原子总在运动,运动是原子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万物之所以不同,就是由于物质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所不同。物质之所以会发生千变万化,就在于原子在空间不断运动,原子互相碰撞而形成世界及其中的事物。

德谟克利特天真地想,不仅日月、星辰是由原子构成的,甚至连人的灵魂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善良的人们的灵魂是由圆润光滑的原子构成,恶劣的人们的灵魂则由枯涩尖利的原子构成。这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这一原子论的直接推论,就是万事万物皆是必然的,一切仿佛都由原子操持好了似的,难免导致“宿命论”。德谟克利特的学生伊壁鸩鲁(公元前476~前421年),看出了老师理论的破绽,又提出了相应补充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原子论。

在当时的条件下,原子论无法得到科学实验的印证,又要面对“神创论”的压力和挑战,但却为人们所接受,不能不说是正确理论思维的巨大力量。

由于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最卓越的唯物论者,他的学说和著作受到宗教神学的仇恨,大部分受到焚毁,仅保存下来一些零星片断。金玉虽断,光辉不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影响着后来人。

19世纪前半叶,一位德国青年人以“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与伊壁鸩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为题目,做了一篇名传万世的博士论文,并最终赢得了博士学位,他就是卡尔·马克思。

古希腊原子论,论证了世界的物质性,对自然界的本质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臆测,推动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这一学说到19世纪初,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成近代的科学的原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