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铁框架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所有“西洋楼式”建筑不同,故宫灵沼轩颇有新意地使用了铁框架与砖石墙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然不是之前中国金属建筑所习用的,而且,铁框架建筑在当时的欧洲也只是近100年间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有必要对铁框架建筑的来龙去脉稍加梳理,以便完整理解灵沼轩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人们开始主动探寻将铸铁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技术。......
2023-10-18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开始加工和使用金属,最先使用的金属是红铜,即未经有意加入其他金属的“纯铜”。
红铜起初多来源于天然铜,在石器作为主要工具的时代,人们在拣取石器材料,偶尔遇到天然铜,发现它的性质与石料完全不同,它不像石料那样极易劈裂剥落,而可锤延,能发出灿烂的光泽。人们将它加工成装饰品和小器皿。这可能是早期取得和使用红铜的状况。仅采用锤敲打击的加工方法,叫做冷锻法。这还不是冶炼,但是当人们有了长期用火,特别是制陶的丰富经验后,为铜的冶铸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例如冶铸所需的高温技术、耐火材料、造型材料等。有了这些条件,人们不难将红铜重新熔化,再倒入特制的容器,冷凝后就得到各种所需形状的器物。熔铸技术被掌握后,人们便更有效地利用红铜了。红铜可延可展,锤打不破,任意赋形,使用久后还可重新改铸,这些优点——金属的基本性能,石器是无法相比的。
但红铜硬度低,不如燧石坚利,产地有限,产量很少。所以红铜虽有上述长处,但仍不能取代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对社会的经济面貌和生产能力的影响不大。这一时期也是通称的金石并用时代。
在西南亚地区、埃及和我国,都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进入这一时代。在当时,西南亚和埃及地区的民族已使用红铜,在一段长时间里,铜只有作装饰品和简单的工具,说明这些民族已掌握了铜的熔铸技术。拉丁美洲的古代印第安人虽发展较晚,却是独立地发明了自己的冶金技术。
考古发掘提供了充分的材料证明,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确有一个铜石并用时期。当时人们使用铜,并掌握了铜的冷锻和熔铸,较有说服力的例证是1957年、1959年两次在甘肃武威县皇娘娘台属于新石器晚期遗址(距今4000年)的发掘。在出土文物中,先后获得铜器二十多件。有铜刀、铜锥、铜凿和铜环等工具及装饰品。它们多数是锤锻而成的,少数铜刀是用单范熔铸制出来,这表明制法还很原始,经有关单位进行光谱分析,说明这批铜器所含铜的纯度相当高。当不久我国又进而用电子探针检验,发现其中除锡外,还含有铁、砷,其含量超过它们的自然铜中的一般含量,因此有可能是人工冶炼出的红铜。(www.chuimin.cn)
在同一时期的其他一些文化遗址中,也发现类似的含锡、铅、锌等元素的小件铸造红铜器。总之,一系列实事都是说明在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不仅认识了金属铜,可以将天然存在的红铜锻打成器和熔铸成小件器物;而且可以冶炼红铜了。这是我国应用金属的开端。
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经鉴定为黄铜。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相对西亚、南亚及北非于距今约6500年前先后进入青铜时代而言,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时代,年代距今约为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
有关看化学史学化学的文章
欧美铁框架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所有“西洋楼式”建筑不同,故宫灵沼轩颇有新意地使用了铁框架与砖石墙结合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然不是之前中国金属建筑所习用的,而且,铁框架建筑在当时的欧洲也只是近100年间产生的新生事物。因此,有必要对铁框架建筑的来龙去脉稍加梳理,以便完整理解灵沼轩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人们开始主动探寻将铸铁材料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技术。......
2023-10-18
佛教对金的尊崇根深蒂固。[37]而佛身之相好庄严亦常被称为“金色身”,如《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38]与《佛说观无量寿佛经》[39]等。因此历史上佛教对铜、金的运用常见于为佛像塑铜像、贴金身,还有泥金写经等。[41]金价买黄铜,虽然是被佛经讽喻的事,但也正说明黄铜与金相似,能成为金的替代品。[44]由于黄铜在佛教中的重要性,高僧也常执黄铜器,以示其高品位。......
2023-10-18
根据KM动力喷涂工艺的特点,可完全保持涂层材料与原始喷涂粉末材料的高度纯净性,自2000年左右开始,针对轻金属零件表面制备尺寸超差修复涂层、功能性涂层、耐蚀涂层、耐磨损涂层等需求开展了耐磨、防腐蚀、热导导电、热防护涂层的应用研究。已针对阿帕奇直升机、UH-60通用直升机、海鹰直升机相关部件进行了Al合金涂层的尺寸修复,并对镁合金、铝合金铸件的缺陷进行修复。......
2023-06-18
渗金属是采用加热扩散,使一种金属或多种金属渗入工件表面,形成表面合金层的方法,分为直接扩散法和涂层渗法两种。铝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一般应高于50%。此外,氧化铝在配料前必须经1150~1200℃保温4h处理,避免渗剂与工件产生粘结和氧化现象。图2-43 保温时间与渗铝层深度的关系1—900℃2—1000℃注:渗剂成分为99.5%铝铜铁合金粉+0.5%NH4Cl。新箱首次使用时,为避免内壁吸收铬原子造成的影响,应减少工件装入量或先进行一次预渗铬处理。......
2023-06-24
由此可见,太和宫金殿使用黄铜作为建筑材料,在形制和外观效果上都是非常合理的选择。从黄铜使用史来看,武当山太和宫金殿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黄铜建筑,而且从现有研究、报道来看,它也是我国现存的大型铜合金铸件中最早使用黄铜的案例,这首先构成了太和宫金殿在冶金铸造史上的重要意义之一。......
2023-10-18
科技史、科技考古领域对中国古代的冶金史和铸造史已有较丰富的研究成果,是本书重要的参照系与背景知识。艺术史、社会史、道教研究、佛教研究等相关学科的论著中,虽然没有与金属建筑直接相关的研究,但其理论、方法多有可借鉴和启发之处。本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仍以建筑本体、铭文、碑刻为信,需赴现场考察、勘测获得。......
2023-10-18
五代至宋,冶金业规模明显增大,坑冶发展繁荣,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都有提高。宋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后,从总体来说也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涨期。[1]在铸造大型铸件方面,五代至宋时期对铸造技术应用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著名的作品除了铁塔,还有沧州铁狮子、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铜佛像等。上述冶金技术的发展,以及砖、石高层建筑技术方面的进展,为此时期铁塔的建设风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3-10-18
钝态金属所具有的性质称为钝性。当自钝化金属表面的钝化膜遭到破坏时,其往往具有自愈能力,因此具有很好的耐蚀性。支持成相膜理论的实施证据主要有:1)用I2-KI溶液作溶剂可溶解基体金属而分离出Fe的钝化膜。......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