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孩都有粗心的毛病,这成了让家长们着急的“老大难”问题。面对男孩的粗心,有的家长埋怨、批评,甚至责打孩子,这样的方法似乎并没有多大效果,很多男孩还是坚持着“马大哈”的一贯作风。其实,男孩的粗心常常是有规律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粗心点”。男孩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
2023-11-24
在中国,孩子上了小学以后,通常都会有零花钱。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这些零花钱。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如何给零花钱?孩子的零花钱怎么花?关于孩子的零花钱,金额不多,但父母的疑问却有很多。
首先,给孩子零花钱是完全必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和同学融为一体,他们要和小伙伴一起去游泳或看电影,不应让他们在每次活动前都要向家长“乞讨”。
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作了一次题为“孩子的钱袋”的调查,调查在6~25岁,尚未获得经济独立的青少年中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中,有3/4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6岁的孩子平均每年得到600法郎,18岁的高中毕业生得到的零花钱增加到3000法郎。孩子11岁,即升入小学六年级时,家长一般会给孩子开一个邮政储蓄账户,通过转账方式,往孩子的账户划一小笔钱,让孩子逐渐学会理财。
这项调查给了我们一点额外的信息,那就是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零花钱。为什么接受调查的孩子最小6岁呢?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刚好开始理解钱的作用。当孩子开始理解钱能买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是你开始给他零花钱的最佳时机。
那么,该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呢?首先你要考虑自己家的经济状况、你居住地区的日常消费水平以及你自己的承受度。美国一位信用社的市场经理马克·豪多万尼认为,“尽管可能会有一些一般规律,但最终还是要根据你的家庭情况决定多少最合适。”
在美国,很多家庭都喜欢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计算给他们的零花钱,每周给孩子和他的年龄数一样或者是他的年龄数一半的零花钱,比如5岁给5美元或2.5美元,6岁给6美元或3美元。
作家莱特曼认为,按照统一的算法给孩子零花钱是有好处是的,例如,等到孩子过生日的时候,零花钱就自动增加,家长不用在该给多少零花钱上多费心。如果你家里有2个或更多孩子,这种做法也会免得孩子们之间产生争执,年龄小的孩子会明白年龄大的孩子为什么可以多一些零花钱。
现在我们来解决一个最主要的问题:零花钱该怎么花?
有一个小男孩,特别喜欢吃零食,而且他的爸爸也是一位大老板。每个星期给他的零花钱是十元。前几天,每天花四五元钱买吃的。结果,前几天把几个星期的钱给花完了。后来,小男孩看上了一架模型直升机,要六十元。男孩问爸爸要钱买,可是他爸爸不愿把钱浪费买这“废物”。小男孩只能想方法得到它,他想,自己不是还有那十元零花钱呢吗?于是,他规定自己,每个星期只花五元,其余的钱攒着买飞机。可到最后,小男孩觉得太费时间了,便决定,以后的零花钱,一点也不动!
“零花钱还能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嗯,当然了。我要攒很多零花钱,然后都买成我喜欢的东西!”(www.chuimin.cn)
小男孩的钱越攒越多,攒到好几百的时候,不但给自己买了模型直升机,他还给爸爸买了一条领带,给妈妈买了一双高跟鞋,当他的父母问他:“你是怎么抵住诱惑的呢?”
男孩说了:“刚开始时,每次看到零食,我都忍不住,很想买了吃,可是我又一想,我不是还要买飞机的吗?我就放了手。到了后来,我买了一个钱包,我写了几个问题夹到钱包里,每次想买时,我就问我自己那几个问题。”
“那是什么问题?”
“第一,我是必须要买这件物品的吗?第二,它对我来说有什么价值,或者它能给我带来什么?第三,如果我买了这个东西,其他的东西我还能买吗?就是这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也可以看作是零花钱的使用原则。
最后,咱们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给孩子零花钱可以,但不能因此让孩子变得“功利”。
父母切忌这样收买孩子:“给你五毛钱,把垃圾袋提到楼下去。”把零花钱与家务联系在一起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孩子会以为家务不是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挣钱的手段;这样,会养成孩子在做家务时“锱铢必较”的脾性,也容易让其丧失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
还有些父母这样说:“如果你的作业还不是优,我就停发你的零用钱”,或者“要是你进入全班前三,我就奖你一百元钱”。基于金钱刺激而产生的动力,比基于兴趣和责任产生的动力要短暂而薄弱,父母很快会发现,将零花钱和孩子的学习成绩挂钩,只不过是增加了孩子的投机欲。有些孩子会以作弊的方式来企求“达标”。
更要命的是,某些父母为争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分别给孩子零花钱并在数额上互相攀比,这是非常短视的做法。零花钱与爱无关,零花钱不该打上“收买人心”的烙印。父母达成一致,保证孩子只能从一个渠道得到零花钱,这有利于零花钱发放数额与有序使用的控制。
有关优秀男孩是这样教出来的: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 智囊的文章
很多男孩都有粗心的毛病,这成了让家长们着急的“老大难”问题。面对男孩的粗心,有的家长埋怨、批评,甚至责打孩子,这样的方法似乎并没有多大效果,很多男孩还是坚持着“马大哈”的一贯作风。其实,男孩的粗心常常是有规律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粗心点”。男孩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
2023-11-24
但对人们来说,也许更难的,是生活中常常要战胜自己。我们常常以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敌人,但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影响着人的一切,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阻碍,而自己都一点不知道。最难于克服的,不是困难,而是弱点;最难于战胜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有勇气战胜自己。孩子战胜了自己,这便是“强”。......
2023-11-24
有时候,做父母的是应该再“做回孩子”,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了解一下孩子的需求。也许,为人父母者,只有让自己再“做一回孩子”,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吧!......
2023-11-24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梦”,他们心中总是充满着对正义和力量的强烈渴望。作为父母,要允许男孩有“英雄情结”,而不能盲目打击男孩的这种梦想。父母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对男孩的这种“英雄情结”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男孩的“英雄梦”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2023-11-24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这件事并不是克劳斯小题大做,因为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一小点的进步,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心理强化剂”,让孩子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够继续前进。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网游的做法,多让男孩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2023-11-24
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一件事。男孩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可以说,不听话比听话更好。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节都有这个“但是”——说男孩可以不听话,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男孩不管不顾,信马由缰。......
2023-11-24
如果父母因为爱孩子而甘愿当孩子的“保姆”,孩子就会因为父母这种“爱”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些家长认为男孩没必要做家务,母亲会帮他处理所有的家务琐事。好容易妈妈脱了身,鑫鑫在幼儿园里也两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不讲,不做游戏,不和别的孩子玩耍。身为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