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结束,兵兵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会。专注的男孩最有魅力。人们相信,一个做事专注的男孩是成熟的、可信的,也是有成功潜力的。其次,重视男孩的行为习惯。再者,要对男孩进行有针对性的“磨炼”。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浮躁心理。......
2023-11-24
说起储蓄,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银行。其实,对于小孩子,在他还无法理解银行是什么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存钱的意识了。40多岁的父母都还记得,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孩子拥有自己的储蓄罐,有的是塑料的,也有的是陶瓷的,上面有个5分硬币宽的小口子,平时将自己省下来的零用钱硬币塞进罐里,一到春节就打开这个罐子,把里面的钱倒出来,点一点有多少,买上自己喜欢的一件衣服或者学习用品,心里美滋滋的。这就是孩子最早的理财“模式”。
一位叫肖梅的老师就见过两个奇妙的储蓄罐:同样是憨憨胖胖的小猪,里面装的一个是花花绿绿的零钞,另一个却是形状各异的纸条。征得女主人的同意,肖梅把手伸向纸条,打开来,上面是稚嫩的笔迹:“玩半小时电脑”、“吃一次肯德基”、“到大连看海”、“去云南旅行”等等。
肖梅问这些纸条的用处,女主人含笑作答:“这是我们和儿子的约定,只要他除正常的作业以外另得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小梦想,如每天玩半小时电脑,吃一次肯德基,或去一次公园;得五十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中等的梦想,如去漂流、骑马等等;如果得了一百个小红花,就可以实现一个大的梦想,如去看海、或是距离远一点儿的旅行等等。去年他得了一百三十多个小红花,我们兑现承诺带他去了昆明,他激动的劲头就别提了,简直比中了头彩还美,一回到家就忙不迭地酝酿下一次梦想,每天都要写几张纸条投到里面。现在,这个罐子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平时是不准任何人动的。当然,学习的热情也只增不减。”
“那另一个罐子里的零钱也有学问喽?”肖梅好奇地问。
“是啊,这不是普通的储钱罐,也有一定的规则。这是借鉴国外的办法,只要里面的钱每增加十元,我们就要奖励三元投到里面;增加一百元,就奖励三十元。漫无目的的储蓄别说孩子,大人都很难坚持。有了这样的规则就不同,每一次数钱的时候,儿子都会有新的惊喜,也清晰地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储蓄计划是什么。”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睿智的母亲。她在给予了儿子生命的同时也给予了他生存的能力:储蓄金钱和储蓄梦想。储蓄罐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给自己设定一个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在每次梦想的实现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坚持,自制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大梦想相对较难,但奖项都很有意义,而小梦想比较容易实现,所以奖项也要更加简单且有意义一些,比如送一本好书等等,总之要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www.chuimin.cn)
对于第二个方法——孩子储存零钱一定数目会得到相应奖励,其实爸爸妈妈不奖励钱也可以,只要每周和孩子一起看一下、记录钱多了多少,这本身也是一种关注和奖励,也是一种良好的储蓄习惯。另外也可以用“代币”的方法,比如给孩子写鼓励的小纸条代替给零钱等。
当小孩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时,就可以将孩子存钱罐里的钱拿出来,带孩子到住家附近的银行开一个孩子的专属账户。家长可以让孩子定期存钱,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存钱和存钱可以让钱获得利息的基本概念。一方面,将银行储蓄的方法、种类、利率等知识,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逐渐教授给孩子,让他们从小对金融类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引发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养成了孩子从小节约、积少成多的储蓄习惯。
一旦孩子有了银行账户之后,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到银行,让孩子去补登存折,从存折中数字的变化,体会金额的增加。另外,父母要去银行存钱的时候,尽量也带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存钱的重要。
而且,银行账户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孩子的零花钱中节省下来的部分,还有孩子每年的“压岁钱”,都可以存入这个账户,让孩子打理自己的“小金库”,逐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有关优秀男孩是这样教出来的: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 智囊的文章
一学期结束,兵兵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学会。专注的男孩最有魅力。人们相信,一个做事专注的男孩是成熟的、可信的,也是有成功潜力的。其次,重视男孩的行为习惯。再者,要对男孩进行有针对性的“磨炼”。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浮躁心理。......
2023-11-24
但对人们来说,也许更难的,是生活中常常要战胜自己。我们常常以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敌人,但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影响着人的一切,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阻碍,而自己都一点不知道。最难于克服的,不是困难,而是弱点;最难于战胜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有勇气战胜自己。孩子战胜了自己,这便是“强”。......
2023-11-24
但是,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男孩接受积极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接触,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父母以为是在保护并把男孩搂在最温暖的怀里,可他们却忘了,在这么战战兢兢地“保护”的同时,他们也一直把男孩锁在“门”里。有一天,男孩肯定是要推开“门”,走出去面对社会的。与其让男孩在推开“门”的时候不知所措,还不如父母趁早为他敞开那扇“门”,让他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
2023-11-24
多数父母都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要听父母的。基于这种认识,这些父母常常帮孩子决定很多事,然后让孩子照着自己的决定去执行。殊不知,这样不仅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还会让他们变得没有主见,丧失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他生活上需要你的照顾,经济上需要你的付出,但他有独立的思想和感情。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就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2023-11-24
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一件事。男孩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可以说,不听话比听话更好。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节都有这个“但是”——说男孩可以不听话,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男孩不管不顾,信马由缰。......
2023-11-24
如果父母因为爱孩子而甘愿当孩子的“保姆”,孩子就会因为父母这种“爱”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些家长认为男孩没必要做家务,母亲会帮他处理所有的家务琐事。好容易妈妈脱了身,鑫鑫在幼儿园里也两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不讲,不做游戏,不和别的孩子玩耍。身为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2023-11-24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一位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着孩子到法国的一位朋友家里去做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决定一切。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并尊重这种权利,告诉孩子:“这件事由你决定。”由此,长者的开明程度有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孩子的发展程度。......
2023-11-24
有一位母亲致信某早教杂志,信中说:“我的小孩刚上小学二年级。他从六七岁开始就喜欢打抱不平,看见别的大孩子在欺负小孩子,就要去干涉,有时因为打抱不平反而挨了别人的打。他奶奶心疼他,老说以后可别去‘多管闲事’啦。”这种“多管闲事”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堆在起作用,是孩子纯真、善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说明孩子在自觉不自觉地步入生活。......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