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爱的教育,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几十年前,亚历山大和斯泰拉二位科学家展开了一个有关孩子性格的,历时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研究项目。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2023-12-06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似乎一切都是分数说了算。
隋文帝实行的那一套“科举制”一直到清末才被废除,因为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不是明清的八股文让科举制僵化了,它应该还能存续很长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应试是公平的,是真正的唯才是举。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到了末期都会导致任人唯亲,因为它的评价标准不明朗,不明朗的东西最容易搞“暗箱操作”。而科举制是以试取才,唯才是举,评价标准明朗化了,行就是行,不行的话,就算你说破天,还是不行。
近几年,一些教育专家说应试教育不好,要废除应试教育。其实,以试取才没什么不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这样很公平。所以问题不是出在考试上,而是出在考试所考的内容,以及成绩的评价标准上。现在的考试形式,就是笔试为主,考场上没有实践,只有理论,这是最大的问题。外语考试还好一些,因为加入了口语和听力的考查。口语和听力是语言的实际应用中所需要的能力。那么其他的科目呢,特别是自然科学,没有实践肯定会制造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伪人才”。
可是,这就是教育的现状。面对这种现状,有些父母也和老师一样,奉行“唯分数论”。孩子每次考完试回家,父母的第一句话是,考得怎么样啊,感觉能考多少分啊。等孩子的成绩单出来,只要不是满分,家长总能找到理由把孩子数落一番。
久而久之,孩子就很怕考试,更怕考试之后被家长问,成绩单能不给父母看就不给了。不然的话,要是考得不好,免不了挨一顿训。即使是考得好了,还要担心如果下回考不了这么好肯定要挨训。好也怕,不好也怕,怕得次数多了就造成阴影了。
再来说说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主要是自己去研究问题,讲那么多干什么?过去公开号召大家争全优。在学校是全优,工作上不一定就是全优。中国历史上中状元的,也不是都有真才实学,反倒是有些连举人都没有考取的人有点真才实学。如唐朝最大的两个诗人连举人也未考取。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员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www.chuimin.cn)
咱们以前是五分制,现在俄罗斯等一些欧洲国家也是五分制,从能力培养方面说,五分制比百分制要好,因为分数的概念比较淡化,突显的是能力等级。当然,现在中国人口多,竞争激烈,百分制划分更细,更利于选拔和淘汰,这是国情问题。
在这样的现状下,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分数抱什么样的态度呢?
首先是不能对分数太过苛求。有的家长太贪心,得了80分想要90分,得了90分想要95分,得了95分还想要100分,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要知道,分数越高,再继续提高的难度就越大。从及格到90分都要比95分到100分容易得多。一定要让孩子去争那个满分,必然会占用孩子大量的时间,消耗孩子大量的精力。有这个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让孩子去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获得一点对将来的生活有用的才能。家长的贪心很可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孩子。所以,奉劝各位家长,对孩子的分数别太过苛求,别太贪心,考多少是多啊,你说是嘛?
其次是不要在孩子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询问成绩。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高于其他同学的成绩,家长当众询问有炫耀的嫌疑,这样很容易伤害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同样是孩子,都很需要成年人的精心呵护,无论他是否与我们有血缘关系。如果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当众询问,孩子可能会觉得家长很烦,就知道问分数,搞比较。自己最亲的人使自己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会让孩子与家长越来越有距离。还有,如果他分数高,会让别的孩子心里难受;如果他分数低,会让他自己心里难受。不管结果如何都要伤害孩子的事,为人父母又何苦为之?
有关优秀男孩是这样教出来的: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 智囊的文章
进行爱的教育,注重对孩子品格的培养几十年前,亚历山大和斯泰拉二位科学家展开了一个有关孩子性格的,历时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研究项目。给孩子充分的需要与满足,这样孩子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
2023-12-06
有时候,做父母的是应该再“做回孩子”,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了解一下孩子的需求。也许,为人父母者,只有让自己再“做一回孩子”,才能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吧!......
2023-11-24
可是,这位大学生还是婉言谢绝了中年妇女的帮助。有时,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一种美德,当给予者捧着一份真情而来,愉快的接受不仅可以使自己摆脱困境,同时也会让给予者体会到帮助他人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不会有损你的自尊,而是对别人的馈赠和帮助的一种尊重和肯定。让孩子学会接受帮助和馈赠,可以让他交到更多值得信赖的朋友。......
2023-11-24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他一百次追求成功的欲望。这件事并不是克劳斯小题大做,因为肯定和鼓励孩子每一小点的进步,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心理强化剂”,让孩子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够继续前进。家长在教育男孩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网游的做法,多让男孩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从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2023-11-24
但对人们来说,也许更难的,是生活中常常要战胜自己。我们常常以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敌人,但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影响着人的一切,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阻碍,而自己都一点不知道。最难于克服的,不是困难,而是弱点;最难于战胜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有勇气战胜自己。孩子战胜了自己,这便是“强”。......
2023-11-24
儿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生动,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故事就说到这,“水很活泼”,故事里的父亲也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可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终究还是对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创新精神,这也是他们的“主见”。......
2023-11-24
孩子出生后,从幼儿到童年,父母便施展开最美好的蓝图。在父母完美苛求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做事认真,成绩超人,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父母完美主义的教育,也促使孩子产生不现实的苛求完美的心理,使孩子对自我的价值心存疑惑,无论做得多么好,他们都不相信自己,这种认知习惯一旦固定下来,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一种强迫性人格的形成。......
2023-10-21
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捣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所以,如果你要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请不要吝啬你的赏识,在孩子取得了哪怕一丁点成绩的时候,也要记得对他说:“宝贝,你真棒!”......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