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成优秀男孩的99个智囊:还给男孩选择权,塑造独立自主人格

教育成优秀男孩的99个智囊:还给男孩选择权,塑造独立自主人格

【摘要】:的确,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不应该只是实现父母梦想的机器。上面所说的选择权,同时涉及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的问题。男孩拥有选择权,可以使他们主动了解社会,学会多方面思考,进行深度的考察,同时在对自身环境的了解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最后,建议各位家长,把“选择权”还给男孩,以“放权”来促进男孩的独立。实际上,有关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问题,贯穿男孩教育过程的始终。

中国自古有“抓周”的习俗,刚满周岁的婴儿,面前摆上一排物品,让他随意抓取,选中的第一件物品,代表了他未来的人生取向。在孩子没有明确的选择意识时,家长们“民主”地让他们自己做主。而等到孩子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意愿,想自己做主时,家长们又改变了态度,主观武断地表示:“不行,哪能你自己想干啥就干啥!”

最明显的例子是,每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忙碌的就是家长们:到处收罗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一边用笔勾勾画画,一边打电话找人咨询,而身边的孩子却一言不发,只等着家长做决定。

家长越俎代庖,掌握孩子未来大权的主要理由无非是孩子“没经验,不懂事”,但高中毕业生已经是成年人了,要考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父母的志愿不等于孩子的志愿,家长的理想也不能代替孩子的理想。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儿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的确,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不应该只是实现父母梦想的机器。

上面所说的选择权,同时涉及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关于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关系,我想我们不妨这样表述:男孩在有了一定自主性的前提下才能够逐步独立,也只有在真正独立以后才能拥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性。

独立性其实和自主性一样,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权利。所谓自主选择,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受他人干涉。而独立选择,则强调是在不依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选择。实际上,在“帮助”和“干涉”之间我们很难划分明确的界限。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

比如,孩子选择高考志愿的问题,家长基本上都认为是在“帮助”孩子选择,而大多数孩子认为家长“干涉”了他们的选择。实际的情况是,的确有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填报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有很多孩子自己本来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等着父母为他们做决定。在父母的逼迫之下做出选择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但因为无法独立而受制于父母;等着父母做决定的孩子根本就没主见,也就更谈不上独立了。(www.chuimin.cn)

父母的这种“帮助”或者“干涉”,对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很不利的。如果你的选择是对的,那么孩子只是坐享其成,他无法从中获取有益的体验,无法享受到实现自我价值带来的愉悦感。如果你的选择错了,孩子就失掉了好的机遇,他就会怪你。家长们何苦还要吃力不讨好呢?

男孩拥有选择权,可以使他们主动了解社会,学会多方面思考,进行深度的考察,同时在对自身环境的了解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这不管对于培养男孩的自主性还是独立性都是有利的。

好的父母,既是孩子的朋友,也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就应慢慢从他的生活中退出来,让他做主角,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力量,独立自主地去做决定。如果真的一时难以完全放手,可以试着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一些不会出错的选择项,让他做最终决定,我们称之为“有限的自主权”。比如,父母想要孩子培养一种兴趣,可以问他:“你是想学画画、弹琴,还是书法?”在你允许的范围内,让他去选择。孩子会很高兴父母对他的信任、理解与尊重,也会慎重地对待自己的选择。在这种不断选择的过程中,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慢慢放手,孩子的独立性也就被逐渐培养起来。当孩子可以完全独立的时候,父母就不需要给孩子限定选择的范围,而是给予“完全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来选择要做什么。

最后,建议各位家长,把“选择权”还给男孩,以“放权”来促进男孩的独立。实际上,有关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问题,贯穿男孩教育过程的始终。培养男孩的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理财能力,都离不开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后面探讨这些具体问题时,我们还会有所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