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塑造优秀男孩的99个智囊技巧

如何塑造优秀男孩的99个智囊技巧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授之以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欢欢今年8岁,上三年级,从上学开始到现在,成绩一直很好。但是,经过了一件事情之后,欢欢的爸妈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欢欢和他爸爸说,今天放学比平时提前了,不知道家里会没有人。欢欢告诉阿姨,他妈妈平时不上班,放学时家中都有人。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是适用的。

很多父母习惯于为男孩打理一切,可是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男孩缺乏生活必备的技能,导致自理能力差,一旦离开父母,便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

田田上一年级了,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出游,妈妈给她带了两个煮鸡蛋。没想到,游玩回来后,两个煮鸡蛋原封不动地带回来了。妈妈问田田为什么不吃,田田说:“怎么吃啊?这个鸡蛋圆溜溜的又没缝,怎么咬呀?”

原来每次田田吃鸡蛋,都是妈妈给剥好了壳的,这次没剥壳,田田就不知道怎么下口了。

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从生命初期的弱小婴儿,到成为社会的成熟个体,需要一些心理功能的发展。在婴幼儿期,父母绝对有责任也有必要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照顾、帮助男孩,因为缺乏这样的保护,他是无法存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一天天长大,父母如果还是继续全面掌管着他的生活,不让他独立面对生活,其结果必然会延迟男孩基本心理功能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自身的功能始终被父母替代,发展就丧失了最合适的时机。在今后的成人社会生活中,男孩不仅没有独立性,也很难体会到自信感,更不敢独立地去做一些事。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他就像“成人宝宝”,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始终要依赖着你。

父母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孩子天生就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是父母常常在无意识中以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压制了他的这种能力,所以他才会逐渐变得依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总是指望父母来给他灌输点什么,一旦父母灌输了些东西,他就囫囵吞枣地将父母灌输的一切原原本本吸收进去,不加以消化,更不会举一反三,自己发挥,这就是我们教育最为失败的地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就教给男孩一种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理生活的能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而不是向他灌输一些所谓的知识。其实这种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父母有心,就可以将这一切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小事之中,对男孩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www.chuimin.cn)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授之以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培养男孩独立做事的能力;第二,培养男孩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三,在做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男孩独立处理突发事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前面两个方面在本章的前三节已经说过,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一下第三个方面的问题。

欢欢今年8岁,上三年级,从上学开始到现在,成绩一直很好。父母看到孩子良好的成绩,很是自豪。但是,经过了一件事情之后,欢欢的爸妈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那天,欢欢的父母有急事外出,欢欢回到家后,发现父母他们还没有回来,就在楼门口等他们。隔壁邻居阿姨下班回家,发现楼门前欢欢在哭,就问他是怎么了。欢欢说家中没人,又没有手机给家人打电话,已经在楼寓门外站了半个小时了。当时天气很冷,又刮着北风,看看欢欢穿的又很少,脸被冻得苍白。阿姨就把他领进楼门里,问了他家长的电话,帮他打了过去。他的爸爸接了电话,阿姨把电话交给欢欢。欢欢和他爸爸说,今天放学比平时提前了,不知道家里会没有人。爸爸让他在楼道里等着。阿姨接过电话说,让欢欢先到她家里去,一会可以来她家接孩子。

欢欢告诉阿姨,他妈妈平时不上班,放学时家中都有人。可是今天他第一次遇到家中没人的情况,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现在的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家长为孩子的每件事考虑的都很周到,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下,没有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下去,孩子就会高分低能,很难去适应多变的、竞争激烈社会。建议家长多给男孩提供一些自己动手的机会,并培养他们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把男孩培养成独立的、能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