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教育男孩塑造完美人格的99个智慧

如何教育男孩塑造完美人格的99个智慧

【摘要】:有一位母亲致信某早教杂志,信中说:“我的小孩刚上小学二年级。他从六七岁开始就喜欢打抱不平,看见别的大孩子在欺负小孩子,就要去干涉,有时因为打抱不平反而挨了别人的打。他奶奶心疼他,老说以后可别去‘多管闲事’啦。”这种“多管闲事”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堆在起作用,是孩子纯真、善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说明孩子在自觉不自觉地步入生活。

每个男孩都有正义感,都有“英雄梦”,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作了探讨。因为有正义感,男孩遇到有失公平公正的事,就喜欢打抱不平。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可能就会站出来制止,让男孩“少管闲事”。

咱们先看一个例子:

明明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每天下午爸爸在接他放学的路上,明明都会讲许多幼儿园里发生的故事。这天,他告诉爸爸:“新新今天玩滑梯时不肯排队,一次次插在我前面!”爸爸问:“那么你怎么做了呢?”明明很委屈地说:“我能怎么办啊,新新长得比我高多了,我又打不过他。”爸爸笑了,摸摸儿子的头说:“嗯,我们明明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了呢!”

这位父亲倒是看得开。“好汉不吃眼前亏”,那被人插了队算不算是吃了“眼前亏”呢?咱们抛开这句话正确与否和它的适用条件不论,就仅从这位“好汉”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上面说,他这样“开导”儿子也是很不可取的。

9岁以前的孩子还没有能力进行自我监督或者指导,他们还不能进行逻辑思考,只能通过模仿父母、配合父母的意愿来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当父亲认同地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明明就会把自己的行为当成正确的标准,他所理解的“好汉”,恐怕就是欺软怕硬之徒了。

童年时期,男孩的正义感是以天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正义感的种子正处在萌芽状态,需要教育者把这种天性内化为道德的力量。在刚才的案例中,如果爸爸能告诉男孩“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管他是插在你前面还是别人前面,你都应该把插队的小朋友拉到后面去,让他排队,告诉他滑梯是大家玩的,要遵守秩序”,那么男孩就会从中学习到:每个人都要守秩序,不能因为一个人长得高大,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你便只能忍气吞声;而以后在比你弱小的人面前你也没有欺负人的权利,真正的好汉绝对不是欺软怕硬之徒。这样一来,男孩就有了正确的道德意识。

有一位母亲致信某早教杂志,信中说:“我的小孩刚上小学二年级。他从六七岁开始就喜欢打抱不平,看见别的大孩子在欺负小孩子,就要去干涉,有时因为打抱不平反而挨了别人的打。他奶奶心疼他,老说以后可别去‘多管闲事’啦。”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的教育和熏陶,整日耳濡目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逐渐萌生了简单原始的是非评判标准。许多学龄前的儿童都已经懂得要爱护、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看见有小朋友在打架,就会飞跑着去报告老师,甚至在父母双方的家庭争执中,也会真切地表现出袒护一方而抗议另一方的立场。 而孩子上小学后,随着实践活动日渐丰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由于活动能力的增强,有了义务感、责任感和独立性的萌芽。他们开始“多管闲事”。这种“多管闲事”实际上是他们内心简单的是非评判标堆在起作用,是孩子纯真、善良感情的自然流露,也说明孩子在自觉不自觉地步入生活。

为了不挫伤男孩的正义感,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肯定孩子的正义行为,保护孩子的正义感。(www.chuimin.cn)

第二,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合乎道德的规范,合乎正义的标准。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是非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做父母的要时刻谨记:身教胜于言传。

第三,父母在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正义感时,也不要忘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下面的故事放在这里虽有些“沉重”,但是还是有必要给各位读者“提个醒”。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公车上看到有小偷正在偷别人的钱包,就说了句:“叔叔,你为什么要摸人家包包?”

大家听到小男孩这么一说便都注意到了,小偷只好住手。

一会儿车到了站,另一个成年男人走到孩子面前,用手掌轻轻地摸了一下孩子的脸说:“你长得真可爱。”然后转身就下了车。

孩子及其母亲都没回过神来,此时,孩子的脸上已留下一道血痕。原来,那个男人手指间夹着刀片!

第四,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维护正义。这一点,我们将在接下来的两节作详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