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男孩早恋: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男孩早恋: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摘要】:孩子早恋,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孩子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往往比较容易陷入早恋问题。早恋并不是一个正式和专业的词语,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实际上也并没有正式的标准来界定是否早恋。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把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归为的“早恋”,并视之为“洪水猛兽”,显然是违背科学的。由此看来,“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也没必要一味打压。

孩子早恋,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现在的男孩女孩更加开放,他们的情感也受当代的某些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感情萌芽期比老辈的早五年左右。假设老一辈的萌芽期是在二十岁,也就是说当代的青年的初恋就在十五到十七岁。孩子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往往比较容易陷入早恋问题。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做法呢?

许多父母都被这两个问题困扰着。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可草率。为了得出比较合适的答案,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早恋是什么。

早恋并不是一个正式和专业的词语,只在中国内地被广泛使用。实际上也并没有正式的标准来界定是否早恋。一般认为,青少年恋爱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青少年由于正常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产生对异性的爱慕是一种必然现象,或者说,这就如同自然规律一样,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和改变的。 把一个“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归为的“早恋”,并视之为“洪水猛兽”,显然是违背科学的。

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是,这种对异性的爱慕到底算不算爱情。

爱情的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爱情不是山盟海誓的虚假承诺,不是海枯石烂的大话连篇,而是一种责任。而责任是一生的承诺,无论生老病死,都要对对方负责;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彼此扶持共度一生。当你手持爱情圣棒,你就要一辈子去履行相爱时的诺言,真真正正的承担起爱情的责任。

显然,对异性的爱慕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最多也只能算是爱情的“萌芽”。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思考另外两个问题。第一,青春期的孩子能否承担爱情的责任?第二,爱情的责任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只要我们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那么我们在文章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生理上迎来了一个第二性征发育的高峰期,但是心理上尚且不够成熟。对爱情的认识,只有美好的憧憬和梦想,却很少有责任的概念。而且,青少年处于学生时代,也缺乏维持美满爱情的经济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春期的孩子尚无法承担爱情的责任。

但是,不可否认,这也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这种探索是成长的必经阶段,不宜过分禁制或压抑。

既然爱情意味着责任,那么爱情自然也可以激发责任心。特别是对于天性好强的男孩子,更是如此。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的溺爱,责任心不断弱化。而如果有了爱情的激励,就可以使他们逐渐增强责任心。为了在对方面前展现自己,他们自然是要在学习上努力提高自己。而这种提高,有时候可以直接使学习名次提高或者使某一方面素质的提高,如写作、音乐美术等等。经过科学家分析,在世界众多的重要人物多有过“早恋”的经历,如马克思,威廉姆斯特等等。

由此看来,“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也没必要一味打压。只要从责任的角度适当加以引导,就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www.chuimin.cn)

秀的儿子是一个16岁的小伙子,21岁的女朋友前天晚上与他断绝了恋爱关系。下面咱们看一段秀和朋友的对话:

“为什么不把他们分开?”朋友问。

“怎么可能呢?他对自己的这一做法很任性。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斗争。”

“于是你就让他安心地与她在一起?”

“是的,但我告诫他这将不会有什么结果。”

“你是否曾经见过她?”

“许多次,当他没有足够的钱带她上餐馆时,他就带她来家里吃饭,有时我真想说你们离我远一点,但我从没有这样说过。我不喜欢她和他的交往。他明白这一切。但你知道这种年龄的男孩会怎样,你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于是我决定如果我老是说反对意见,他就越下定决心与这位女孩子形影不离,我只好任其自然,这将使他们的关系结束得越快。”

“他不是很伤心吗?”

“是的,但他经受得住。他现在只是很伤心不能与她再来往了。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女朋友,他经受得住这方面的痛苦。确切地说,当一个人在花费较大的精力用于学习时,谈恋爱不是一种明智之举。但这方面的体验别人无法替代。我蛮有把握的是,当他上大学时,他将懂得他要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并且能找到与他较般配的另一半。”

“你认为这种经历是对未来的准备?”

“是的,可以这样认为。他能有所比较,并且能处理好工作关系,知道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也同样使他能从容地去面对今后的各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