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男孩接受积极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接触,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父母以为是在保护并把男孩搂在最温暖的怀里,可他们却忘了,在这么战战兢兢地“保护”的同时,他们也一直把男孩锁在“门”里。有一天,男孩肯定是要推开“门”,走出去面对社会的。与其让男孩在推开“门”的时候不知所措,还不如父母趁早为他敞开那扇“门”,让他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
2023-11-24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住要替孩子做选择。于是,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决定去做。一方面,孩子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多,能力也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他的生命激情却会越来越低。这是因为,孩子有了自主意识,就不再愿意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有了自己做决定的需求。如果孩子的这种需求长期不被满足,自主意识就会被抑制,自信心会受打击,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而这一点可能会深植于他的内心。长大以后,孩子可能会缺乏判断力和选择的能力,缺乏责任感,凡事依赖,缺乏主见。到那时父母再想训练他让他自己做主就很难了。
一个基本的方法是,在讨论和孩子相关的问题时,尽量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有一则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位中国妇女带着孩子去法国旅游,一天,她带着孩子到法国的一位朋友家里去做客。
一阵寒暄过后,热情的女主人问中国客人喝点儿什么,客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回答说:“随便。”
转过身来,女主人又问孩子喝点儿什么。还没等孩子做出回答,孩子的妈妈就抢先说:“别管他!我喝什么,他就喝什么。”
法国女主人很不理解地说了一句:“孩子可以选择些别的饮料,可以自己选择。”
然而,孩子的妈妈固执地表示没有给孩子选择的必要,最终孩子还是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特点,不能体验更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武断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当孩子对父母的包办和安排不满意或有抵触情绪时,父母总是说:“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比你懂,你按我们说的做,准没错。”就这样,在爱的光环下,孩子犹如父母的木偶,选择权被无情地剥夺了。(www.chuimin.cn)
父母所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会做出对孩子有害的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决定一切。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并尊重这种权利,告诉孩子:“这件事由你决定。”
试想一下父母小的时候,私下里是否也常常抱怨家长的霸道。可是,一旦我们做了家长,却往往公开责怪孩子的任性。这种情形使得两代人总是生活在两个难以沟通和交流的世界里。其实,如果做家长的不是把自己小时候的体验早早地从记忆中抹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愿望和要求竟是那样的纯真而合理,但他们却与我们当年一样,被父母掐灭了一个个梦想。
其实,孩子的世界没有改变,唯一改变了的是我们成人世界里的生活逻辑。我们审视世界时已经失去了孩子那种超越功利的逻辑准则,对人生的规划和事业的选择不再依凭什么兴趣和潜能,而主要看自己所从事的一切能否换来荣誉、地位和权力,我们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把这种价值取向迁移给孩子。有人说,选择的自由一半掌握在自己手里,一半掌握在别人手里。可是,对于孩子而言,选择的自由则是小半掌握在自己手里,大半操控在大人手里。由此,长者的开明程度有时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孩子的发展程度。
当然,孩子的确还不够成熟,所以,父母要适当对孩子进行引导,以保证孩子不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是要注意,引导就只能是引导,不是帮孩子拍板定案。所谓引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如“你想穿什么颜色的毛衣?”孩子可能会提出家中没有的东西,若父母不能顺从时,反而会使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而应该问:“你想穿这件绿毛衣,还是那件红毛衣。”。
第二,不能让孩子选择有害、不安全的事,因为孩子不知什么有危险。例如:“过马路时你是拉着妈妈的手还是爸爸的手?”而不能说:“过马路时你要拉着大人的手吗?”
第三,根据孩子的愿望,运用大人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孩子做一些决定。如,“要下雨了,在图书馆里避雨比操场上好些”,“如果我们不去看奶奶而去看电影,奶奶会伤心的”,这是大人进入孩子的选择中去。
第四,让孩子知道,只要尽力而为做出比较合适的决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十全十美。但应该该让他知道做决定的后果,从而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判断能力。随着孩子长大,经验增多,做决定的能力与技巧会渐渐提高。
有关优秀男孩是这样教出来的: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 智囊的文章
但是,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男孩接受积极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会或多或少接触,了解到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父母以为是在保护并把男孩搂在最温暖的怀里,可他们却忘了,在这么战战兢兢地“保护”的同时,他们也一直把男孩锁在“门”里。有一天,男孩肯定是要推开“门”,走出去面对社会的。与其让男孩在推开“门”的时候不知所措,还不如父母趁早为他敞开那扇“门”,让他认识一个真实的社会。......
2023-11-24
但对人们来说,也许更难的,是生活中常常要战胜自己。我们常常以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敌人,但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影响着人的一切,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阻碍,而自己都一点不知道。最难于克服的,不是困难,而是弱点;最难于战胜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有勇气战胜自己。孩子战胜了自己,这便是“强”。......
2023-11-24
还会给孩子这样一种印象:学习是苦行僧,游戏才是快乐所在。要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让他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所以,“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好,应该把苦改成“乐”,“学海无涯乐作舟”。关键是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和那个“苦”字告别,使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2023-11-24
如果父母因为爱孩子而甘愿当孩子的“保姆”,孩子就会因为父母这种“爱”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些家长认为男孩没必要做家务,母亲会帮他处理所有的家务琐事。好容易妈妈脱了身,鑫鑫在幼儿园里也两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不讲,不做游戏,不和别的孩子玩耍。身为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2023-11-24
国际上甚至有一个专门为倾听而设立的组织,叫做“国际倾听协会”。同时,在字的右下方,还有一个“心”,指的是听不仅仅是外在器官的参与,更是内心的关注,要用心体察对方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明白对方话语的意思。在人际交往中,作为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善于倾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你能耐心倾听对方的谈话,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
2023-11-24
我们主张,父母可以“懒”一点,把男孩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务交给他去做。此外,做家务还可以锻炼身体,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瞧你这孩子,这么懒,一点也不知道帮妈妈做点家务!”没有天生懒惰的孩子,孩子的身上充满了生命力,他不会像成人那样把劳动当作“劳动”,他会认为这是另一种游戏。......
2023-11-24
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一件事。男孩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可以说,不听话比听话更好。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节都有这个“但是”——说男孩可以不听话,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男孩不管不顾,信马由缰。......
2023-11-24
明代有位学者,写了这么一副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晚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如果每天都能够坚持学习,不用起早贪黑也可以学有所成,最怕的就是一曝十寒,三分钟热度,或者叫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天,一个11岁的学生胸有成竹地坐在泰勒面前,以孩子特有的悦耳童音将这段“山上宝训”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并且没有一点差错。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