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智囊:发掘孩子创新精神

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智囊:发掘孩子创新精神

【摘要】:儿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生动,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故事就说到这,“水很活泼”,故事里的父亲也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可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终究还是对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创新精神,这也是他们的“主见”。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一天晚上,父亲陪儿子练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儿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父亲说:“对。再造一句。”

儿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父亲说:“对。等等,不对!”

儿子不懂父亲要说什么。儿子的本意是赞赏他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生动,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也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原本都是很生动的,大人教来教去,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规范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父亲对儿子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句。”

儿子一脸不解,问:“为什么?”

……

故事就说到这,“水很活泼”,故事里的父亲也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可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终究还是对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句”。

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也许并不完全能被别人接受。在孩子提出了违反常规的看法以后,只要这种看法有可取之处,父母就应该支持孩子的观点,保护孩子的主见不被扼杀。

父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自己要有发掘创新型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说,父母自己要有主见,这样才能接受孩子的主见。其次,父母要敢于突破常规,去保护孩子的主见。

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把上幼儿园的孩子送进了绘画班。(www.chuimin.cn)

有一次,老师要求大家画一幅表示到野外玩耍的画,说是要挑几幅好的,挂到幼儿园大厅里展览。

孩子画得很用心,一朵红红的太阳放着五颜六色的光,像一朵花一样。以纸的白色作天空,上面浮着几片淡蓝色的云。下面是绿草地,草地上有几个小孩子在玩耍。旁边是一条小河,河流是粉色的,因为孩子喜欢粉色。孩子为了让人能明白这是河流,特意在河流里画上了波纹和小鱼。

母亲对孩子这幅画也很欣赏,还对孩子夸奖了一番。

但是,当这位母亲第二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时,孩子哭着告诉她:“妈妈,我的画没选上,因为我把小河画成粉色的了。老师说小河应该画成蓝色的,不能画成粉色的。还有,白云也不能画成蓝色的。我画错了。”

这位母亲听了这些,把孩子领进了厨房,用白瓷碗接了一碗水,问孩子:“水是什么颜色?”

孩子想了半天,别别扭扭吐出“白色”两个字。

母亲找了一只红色的小塑料盆,把水倒进去,水又“变”成了红色。

最后,母亲把水倒进水池,一边倒一边说:“你看,水是透明的,很清亮,它没有颜色,是不是?”

孩子恍然大悟:“水没有颜色!”

母亲慢慢告诉孩子:“没有谁可以规定小河必须画成蓝的,小河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画画儿的时候,总得用一种颜色把它画出来呀。如果画画儿只能画真实的颜色,那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支可以画小河的笔。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在我们的画笔里也找不到它们的颜色,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画出来。所以你要记住,一张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你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它可以是任何颜色。”

这位母亲就是一个敢于和善于保护孩子主见的人,她明明白白告诉孩子:把小河画成粉色,没错!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创新精神,这也是他们的“主见”。可是这种有主见的孩子常常是个“有争议”的孩子,因为他们冲击了权威,他们违背了陈旧保守的观念。当人们产生争论时,父母应该毫不犹豫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发现、支持、保护一点一滴的创造力的闪光,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

小河可以是“粉色”的,水也可以很“活泼”。父母一定要用心呵护孩子的主见,允许他违反常规,告诉他:“孩子,你没有错,我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