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男孩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很多成年男人也会发牢骚。男孩有时并不是真的在抱怨什么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希望能在情感上和家人交流沟通、达到共鸣,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有的男孩只是在凭借“抱怨”来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男孩其实是很辛苦的,他们不容易或没有足够的勇气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别人的例子来帮助自己说出愿望。父母还要注意,解决男孩抱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让男孩学会感恩。......
2023-11-24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个小故事很有意思:
一天晚上,父亲陪儿子练造句,用的词是:活泼
儿子说:“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很活泼。”
父亲说:“对。再造一句。”
儿子想了想,说:“小鱼游过去了,水很活泼。”
父亲说:“对。等等,不对!”
儿子不懂父亲要说什么。儿子的本意是赞赏他的句子的,并以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这句“水很活泼”,真是非常生动,要是再进一步,就是写诗了。写文章最重要的一点,是既要别人看懂,也要有自己的语言。孩子的语言原本都是很生动的,大人教来教去,规范自然是规范了,却也枯萎了。当然,老师们未必会这么认为。学校要教会学生的是字词规范的用法,而不是写诗。老师的心里或许也不认为“水很活泼”就是病句。然而还有监督老师的人。想来想去,事情就复杂了。
父亲对儿子说:“你造的句子是一句很好的句子。但是,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句。”
儿子一脸不解,问:“为什么?”
……
故事就说到这,“水很活泼”,故事里的父亲也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句子”,可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终究还是对孩子说“考试的时候不要这样造句”。
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也许并不完全能被别人接受。在孩子提出了违反常规的看法以后,只要这种看法有可取之处,父母就应该支持孩子的观点,保护孩子的主见不被扼杀。
父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自己要有发掘创新型观点的能力,也就是说,父母自己要有主见,这样才能接受孩子的主见。其次,父母要敢于突破常规,去保护孩子的主见。
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把上幼儿园的孩子送进了绘画班。(www.chuimin.cn)
有一次,老师要求大家画一幅表示到野外玩耍的画,说是要挑几幅好的,挂到幼儿园大厅里展览。
孩子画得很用心,一朵红红的太阳放着五颜六色的光,像一朵花一样。以纸的白色作天空,上面浮着几片淡蓝色的云。下面是绿草地,草地上有几个小孩子在玩耍。旁边是一条小河,河流是粉色的,因为孩子喜欢粉色。孩子为了让人能明白这是河流,特意在河流里画上了波纹和小鱼。
母亲对孩子这幅画也很欣赏,还对孩子夸奖了一番。
但是,当这位母亲第二天去幼儿园接孩子时,孩子哭着告诉她:“妈妈,我的画没选上,因为我把小河画成粉色的了。老师说小河应该画成蓝色的,不能画成粉色的。还有,白云也不能画成蓝色的。我画错了。”
这位母亲听了这些,把孩子领进了厨房,用白瓷碗接了一碗水,问孩子:“水是什么颜色?”
孩子想了半天,别别扭扭吐出“白色”两个字。
母亲找了一只红色的小塑料盆,把水倒进去,水又“变”成了红色。
最后,母亲把水倒进水池,一边倒一边说:“你看,水是透明的,很清亮,它没有颜色,是不是?”
孩子恍然大悟:“水没有颜色!”
母亲慢慢告诉孩子:“没有谁可以规定小河必须画成蓝的,小河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画画儿的时候,总得用一种颜色把它画出来呀。如果画画儿只能画真实的颜色,那我们就永远找不到一支可以画小河的笔。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在我们的画笔里也找不到它们的颜色,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画出来。所以你要记住,一张画只有好不好看,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你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颜色——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它可以是任何颜色。”
这位母亲就是一个敢于和善于保护孩子主见的人,她明明白白告诉孩子:把小河画成粉色,没错!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创新精神,这也是他们的“主见”。可是这种有主见的孩子常常是个“有争议”的孩子,因为他们冲击了权威,他们违背了陈旧保守的观念。当人们产生争论时,父母应该毫不犹豫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发现、支持、保护一点一滴的创造力的闪光,就是保护孩子的未来。
小河可以是“粉色”的,水也可以很“活泼”。父母一定要用心呵护孩子的主见,允许他违反常规,告诉他:“孩子,你没有错,我支持你!”
有关优秀男孩是这样教出来的:塑造男孩完美人格的99个 智囊的文章
抱怨是男孩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很多成年男人也会发牢骚。男孩有时并不是真的在抱怨什么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希望能在情感上和家人交流沟通、达到共鸣,以获得他人的理解。有的男孩只是在凭借“抱怨”来向家长提出自己的需求,这样的男孩其实是很辛苦的,他们不容易或没有足够的勇气直接提出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别人的例子来帮助自己说出愿望。父母还要注意,解决男孩抱怨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让男孩学会感恩。......
2023-11-24
如果父母因为爱孩子而甘愿当孩子的“保姆”,孩子就会因为父母这种“爱”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些家长认为男孩没必要做家务,母亲会帮他处理所有的家务琐事。好容易妈妈脱了身,鑫鑫在幼儿园里也两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不讲,不做游戏,不和别的孩子玩耍。身为父母,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不要做孩子的“保姆”,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慢慢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2023-11-24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梦”,他们心中总是充满着对正义和力量的强烈渴望。作为父母,要允许男孩有“英雄情结”,而不能盲目打击男孩的这种梦想。父母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对男孩的这种“英雄情结”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男孩的“英雄梦”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2023-11-24
但对人们来说,也许更难的,是生活中常常要战胜自己。我们常常以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敌人,但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影响着人的一切,有时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阻碍,而自己都一点不知道。最难于克服的,不是困难,而是弱点;最难于战胜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有勇气战胜自己。孩子战胜了自己,这便是“强”。......
2023-11-24
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一件事。男孩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事,甚至可以说,不听话比听话更好。无数的事例表明,一些人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4岁时妈妈送他去学钢琴,可周杰伦成天只想玩,练习时间过长就坐不住,一点也不“听话”。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节都有这个“但是”——说男孩可以不听话,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男孩不管不顾,信马由缰。......
2023-11-24
很多男孩都有粗心的毛病,这成了让家长们着急的“老大难”问题。面对男孩的粗心,有的家长埋怨、批评,甚至责打孩子,这样的方法似乎并没有多大效果,很多男孩还是坚持着“马大哈”的一贯作风。其实,男孩的粗心常常是有规律的,他们甚至有自己的“粗心点”。男孩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
2023-11-24
可是,如果见义不为,“小悦悦”的悲剧就在眼前,我们谁也不希望孩子成为“冷血动物”。只是,在勇为的基础上,更要教会孩子一些策略,一些技巧,教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做到既“勇为”,又“智为”,智勇双全才能维护正义。......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