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父母如何做宝贝的朋友

父母如何做宝贝的朋友

【摘要】:近年来,终于有人提出对孩子要用“爱的教育”,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家长。但是,对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说,做孩子的朋友,似乎并非易事。乐乐每天放学回家后,妈妈总是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作业都做完了吗”之类的问题。乐乐却更加生气地回答妈妈:“你就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怕我考不好丢你的脸,你还关心过我什么啊?你知道不知道每天被你这样问,我都会很不开心!”

天下的父母,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衣食无忧,盼着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其实,对孩子来说,父母在精神上的陪伴与理解远比物质上的富足更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孩子不需要金山银山,也不需要父母安排他的未来。孩子是很单纯的,只要父母在他悲伤难过、遭遇挫折失败时,给他一点安慰、一点鼓励,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父母多把自己摆在“高孩子一等”的位置上,因为几千年来,国人都对“父为子纲”的道理深以为然。父亲打了孩子,还要指着孩子的鼻子说“因为我是你爹”,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近年来,终于有人提出对孩子要用“爱的教育”,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家长。但是,对相当一部分家长来说,做孩子的朋友,似乎并非易事。

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理解我们、欣赏我们,可以站在我们的立场,与我们一同分享快乐,悲伤时听我们倾诉,失意时给我们安慰与鼓励的人。父母能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呢?

现在城市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同龄的朋友,这使得大多数孩子的成长变得单调而孤独,父母们要充当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朋友。但是,孩子并不需要一个大自己二三十岁的玩伴,而是需要一个能和他想到一起去、欣赏他的创意与花招儿的“大朋友”。孩子渴望父母能像兄弟姐妹和朋友一样与他们相处,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其实,不仅要爱孩子,还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像个朋友一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事情,少一些父母的威严,会让孩子愿意把心事向父母倾诉。

回想一下,在你小时候,父母是否这样跟你说过:

“小孩子不需要问这么多!”

“听话就对了,不要问为什么!”

“别废话,是我大还是你大?”

“再顶嘴,晚饭就别吃了!去门外罚站!”

“闭嘴,谁是妈妈!我说了算,你是欠揍了吗?”

……

那时候,你是否被这样的话伤了心?那么,现在,你是否用同样的话伤了你的孩子?简单而粗暴的家长式教育已经过时了,新时代的父母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孩子,多和孩子相处,陪孩子一同成长,而不是简单的“管教”。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对待,当你与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产生矛盾时,应该坚持以理服人,而不要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那么你就更容易成为孩子的朋友了。(www.chuimin.cn)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节目的孩子:“你看这降落伞给谁用?”

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给我自己用。”

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

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

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耐心,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孩子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在我们还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的时候,至少要给他们描绘世界的机会,一一倾听他们的想法,而不是揠苗助长般牵引,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

乐乐每天放学回家后,妈妈总是问他“今天学得怎么样”、“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作业都做完了吗”之类的问题。终于有一天,在妈妈又问乐乐同样的问题时,乐乐一句话没说就进了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妈妈气愤而又伤心地质问他:“妈妈这么关心你,你这是什么态度?”

乐乐却更加生气地回答妈妈:“你就只关心我的学习成绩,怕我考不好丢你的脸,你还关心过我什么啊?你知道不知道每天被你这样问,我都会很不开心!”

父母要主动去了解孩子、接近孩子,做他们的朋友,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学习成绩,也要知道孩子有哪些爱好、有哪些朋友、喜欢些什么、讨厌些什么。孩子喜欢的书,有空时你也读一读;孩子喜欢听的歌,你也听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要打断他,让他天马行空地说个痛快,这样孩子自然会把父母当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和孩子做朋友,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学会倾诉。父母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所以自然也有失意的时候。跟孩子分享父母成长中的小故事,也跟孩子说说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失意之事,孩子就会觉得,你和他一样有烦恼,也需要他的理解。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吐苦水”是一件丢人的事,你的倾诉会让孩子感觉到,你是把他当朋友的,是需要他理解的。如此一来,孩子自然就会设身处地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就更容易明白父母的艰辛和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