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水科技可持续发展

水生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水科技可持续发展

【摘要】:水是个体机体物质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对人类社会而言,水又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水,自有生命以来就与生命密不可分,水生生态环境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与兴盛,还承担着航运、发电、城市建设等重要使命,所以保护水资源环境与水生生态系统和平共处,是维护人类社会繁荣安定的重要保障。

水是个体机体物质代谢不可或缺的物质,对人类社会而言,水又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我国历来对“水”推崇备至,诸子百家诸多作品中,蕴含着水是万物产生的本原的思想。《论语·雍也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孔子看来“水”是智慧的代表,智者就像流动的水一样,懂变通,不拘一格。《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无色无味,利于万物却不争,居于众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最近于“道”。老子认为“水”懂忍让,凝聚力量,最终水滴石穿。《管子·水地篇》载:“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老子:“渊兮,似万物之宗。”他们在借助水来阐发自己的政治或哲学思想的同时,亦表现出人水和谐相处的思想。《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他认为,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不能动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荀子·王制》:“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既能使船安稳航行,也可能使船倾覆,折射出水与人的和谐关系,合理利用水能给人类造福,一味滥用,最终会自食其果。《史记·河渠书》:“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其将黄河分流,减小水势,引水北行,流入渤海。我国古代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的灌溉,《史记·河渠书》载“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即西门豹引漳水来灌溉邺郡的农田,使魏国的河内富裕。

北朝时期,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水经注》,是我国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记载了许多美景,真实展现了一幅幅和谐美好的自然风光。如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三峡》一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自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茂密的植被、清澈见底的江水、湍急的水流、高远的山谷,幽静的江岸传来猿鸣声,勾勒出长江流域优质的生态环境。(www.chuimin.cn)

水,自有生命以来就与生命密不可分,水生生态环境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繁衍与兴盛,还承担着航运、发电、城市建设等重要使命,所以保护水资源环境与水生生态系统和平共处,是维护人类社会繁荣安定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