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媒介环境学派视角: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成果

媒介环境学派视角: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成果

【摘要】: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析基于感官偏向以及产生的环境,并得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概念。声觉空间,强调空间性与时间共时性偏向性;视觉空间,具有时间历时偏向性。声觉空间强调信息的全方位接受方式,而非眼睛对文字的线性阅读。凭借电子革命,声觉空间正在战胜文字传播和视觉传播。麦克卢汉将电视空间作为“声觉空间”,尚不准确,仅仅在观众看电视跳台时,才会有“声觉空间”的体验。

英尼斯对传播媒介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媒介的偏向性——媒介的时间偏向性、空间偏向性的认识。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分析基于感官偏向以及产生的环境,并得出了声觉空间与视觉空间的概念。声觉空间(acoustic space)是麦克卢汉的兴趣和立足点之一,他在1954年首次使用此术语。他认为:“声觉是人类交流的基础(从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声觉是原初的、首要的);文字的线性模式上升,这伤害了至少是连累了声觉(值得研究,肯定有启发性);电子媒介重新捕捉住了声觉(这时,声觉的形貌有变)。”(莱文森,2001:44-45)

麦克卢汉敏锐地察觉出“声觉空间”和“视觉空间”之间的差异。麦克卢汉认为,按照过去的“声觉”方式,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是同时完成的,我们把周围的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觉得我们自己和世界互相渗透,世界是我们的延伸,我们也是世界的延伸。拼音字母和印刷机这两种媒介鼓励我们把世界看成是一连串分离的源头和碎片,这种抽象的、序列的视野取代了过去的“声觉”方式。(莱文森,2001:45)口语传统和书面传统各有其特征,其传播和感知的特征分别是空间偏向和视觉偏向,两个传统各有其断裂边界。“非洲的乡下人多半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对他而言承载着直接和亲切的意义。相反,西欧人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在视觉世界里,总体上说,这个世界对他很冷漠。”(Mcluhan,1962:28)视觉空间的特征在于强调视觉,即强调像拼音字母或印刷媒介,带给人们线性感知世界的方式。通过眼睛的视觉感官的调用,要求在一个视觉平面上连续观看,当阅读单词时,按照语法和逻辑规则建立在彼此的概念。这些规则是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否则将无法有效的组织信息。将信息通过线性方式组接在一起,部分组成整体,才能完成信息的接受与理解。“视觉空间带有固定的视点,它既精确又受限。以文字描写草地可以拓展空间(即更加广阔的听觉空间),比固定视点的照片包含的空间更加宽广。”(莱文森,2001:59)我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受到了线性、连接的拼音字母的有色眼镜影响。视觉空间强化了眼见为实的视觉感官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关闭了其他的感官系统,准确地说,是弱化了其他感官系统,更加依赖于研究的单一感官体验,却对此没有察觉。如同康德认为,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是我们感知/认知结构(康德所谓“范畴”)的产物,就像外部世界的东西一样。他认为,色盲与全色视觉的人看世界的方式迥然不同。(莱文森,2001:64)声觉空间,强调空间性与时间共时性偏向性;视觉空间,具有时间历时偏向性。“视觉空间”强调视觉的优先地位,视野的固定,线性观看的感知方式,是逻辑思维、推理的重要手段,强调信息的秩序与条理、逻辑与思辨。

在麦克卢汉看来,声觉空间走在字母表的前面。(莱文森,2001:65)也就是说,在前文字时代,已经是全感官的时代。声觉空间强调信息的全方位接受方式,而非眼睛对文字的线性阅读。强调人在信息环境中的全身心沉浸状态。在他看来,电视的形态在字母表之后,再次呈现出全身心浸染的感官体验。在声觉(数字)表征和视觉表征这两种形态之中,前者更加有力,涵盖面更加宽广。凭借电子革命,声觉空间正在战胜文字传播和视觉传播。(莱文森,2001:60)从印刷环境到电子环境,“我们走出一个非常倚重视觉的时代,突然遭遇到瞬即同步的世界,没有我们熟悉的边界的世界;在原来那个视觉世界里,我们熟悉的是有组织的观点、立场、专门分割的工作和态度。……我们从那个旧世界走出来,进入一个瞬即信息、设计和模式的世界。……对这个同步和瞬即的时代而言,序列是不存在的,逻辑是没有的。”(麦克卢汉,2006:191)(www.chuimin.cn)

麦克卢汉断言,电视正在再现“声觉”的感知方式。(莱文森,2001:45)电视放大的是视觉,但是这种放大是“听觉上”的同步放大,而不是读报意义上的放大,读报的模式是一个人对一张报纸。……它再现了视觉——如今这一点似乎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再现的视觉,并不是广播使之过时的印刷媒介的视觉,而是新型的视觉,是过去的视觉与当代电子特征杂交的视觉,是迥然不同的视觉。(莱文森,2007:179)莱文森认为:电脑屏幕邀请我们参加的赛博空间,从潜在的可能性方面,是用户自己创造的。通过方式,完成对世界的感觉。麦克卢汉将电视空间作为“声觉空间”,尚不准确,仅仅在观众看电视跳台时,才会有“声觉空间”的体验。(莱文森,2001:7-8)电子文化抛弃了文字或印刷文化所具有的那种不受他人影响的、线性的、个人主义的心理状态。当一种技术触到了我们的语言,它便触到我们所赖以生活的处所。(迈克尔·海姆,1997:68)电视需要同时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由于多种感官相互影响,或者某个感官进行了延伸,改变了感官比率。这并不是说声觉空间只能通过听、说完成,视觉空间只能调用视觉感官。虽然印刷通常与线性度和视觉空间相关联,麦克卢汉认为,“立体派不表现画布上的第三维这一专门的幻象,而是表现各种平面的相互作用,表现各种模式、光线、质感的矛盾或剧烈冲突。它使观画者身临其境,从而充分把握作品传达的讯息。换言之,立体派在两维平面上画出客体的里、外、上、下、前、后等各个侧面。它放弃了透视的幻觉,偏好对整体的迅疾的感性知觉。它抓住迅疾的整体知觉,猛然宣告:媒介即是讯息。一旦序列让位于同步(sequence yields to the simultaneous),人就进入了外形和结构的世界。”有些文献触觉,像艾略特的诗歌艺术依赖于视角与视觉空间的关联,但立体派和印象派像塞尚艺术家的作品被认为是声觉的,因为它在外形和结构两个方面可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