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生态旅游产业高峰论坛揭牌

中国生态旅游产业高峰论坛揭牌

【摘要】:2020年11月,中国生态旅游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并为成立的“生态旅游委员会”正式揭牌。生态旅游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融合发展势头日益凸显,是建设美丽中国,让城镇更美好、让农村更美丽、让老百姓更富裕的重要途径。

生态旅游以其对旅游资源破坏程度低、对环境影响小而为广大旅游界人士所关注,为广大旅游者所追求。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及旅游业中最有力的体现,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发展生态旅游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旅游发展相当迅速,已成为当代世界旅游业发展中最为理想、最有前途、最具发展前景的旅游形式,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旅游正在成为21世纪的旅游主题。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以后。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塞勃罗斯·拉斯柯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进入21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以25%~30%左右的速度发展;生态旅游收入在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其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

(二)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环境,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我国《旅游业基础术语》中这样表述:生态旅游是指以独特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吸引物,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可持续的责任感为重要内容的旅游。

(三)生态旅游基本特征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持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旅游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生态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生态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和破坏。

(3)生态旅游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通过这样的旅游活动,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四)生态旅游的发展

1.国外生态旅游发展

生态旅游客源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及亚太经济发达国家,生态旅游接待地多数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部分国家更视生态旅游为基本国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是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多少和面积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水平。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地区),有加拿大、夏威夷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日本、阿根廷等经济发达国家。

联合国把2002年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号召各国开展可持续的旅游业,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201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促进生态旅游,以消除贫穷和保护环境》的决议,强调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对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还可以对创收、创造就业机会和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旅游不仅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发展生态旅游也是我国旅游界人士的共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区开发较晚,主要是从原本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肇庆鼎湖山保护区成立。同年10月,第七次全国林业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天然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1980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MAB)”的成员之一。1982年,我国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建立。到2019年,我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2750处,其中国家级474个;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已达17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划定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就有至少14个。我国借1991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1999年举办“生态环境游”主题活动及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契机,不断向海内外旅游者展示我国自然环境保护,宣传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这些活动宣传环保工作,普及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引导文明旅游。2020年11月,中国生态旅游产业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并为成立的“生态旅游委员会”正式揭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的党和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态旅游有着紧密的关系,即生态文明是发展、提升生态旅游的灵魂;生态旅游是建设、传播生态文明的载体。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人数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我国制定了许多生态旅游政策法规,加快了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了生态旅游水平。我国明确要“全面推动生态旅游”,在《旅游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作出具体安排,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管理规定》中做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支持发展生态旅游”。2016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旅游局的共同推动下制定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融合发展势头日益凸显,是建设美丽中国,让城镇更美好、让农村更美丽、让老百姓更富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准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持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之路。

3.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

生态旅游的主要目标包括:

(1)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2)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

(3)给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资金。

(4)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收益。

(5)增强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拓展阅读9-3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生态旅游应该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唯有经济发展之后才能真正切实地重视和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

本章小结

本章包含世界旅游及旅游业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及旅游业发展趋势、康养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旅游等内容,重点讲解了康养休闲旅游发展的趋势。我国康养旅游则是近年来才开始兴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脱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人民消费能力显著提升,健康意识和生活品质意识显著提高,康养旅游及康养旅游市场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的热点。学习者通过知识的对比和思考,了解旅游及旅游业发展趋势、了解康养休闲旅游发展趋势;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旅游、理解节能减排、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从而具备进一步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

思考与练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全球年平均国内旅游次数约(  )。

A.0.5  B.1.0

C.1.4  D.1.6(www.chuimin.cn)

2.在当今世界遗产中,T20国家占(  )。

A.48%  B.76%

C.80%  D.90%

3.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都分别超过了(  )。

A.4%  B.6%  C.8%  D.10%

4.旅游城市是指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  )的一类城市。

A.3%  B.5%  C.7%  D.9%

5.全球康养旅游总收入近几年来保持(  )的增长率。

A.3.3%  B.3.5%  C.7.5%  D.10%

6.截至2020年底,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

A.11%  B.13.5%  C.18.7%  D.20%

7.下列不是人们最担心影响其健康状态的三大因素的是(  )。

A.饮食  B.睡眠  C.生活习惯  D.环境

8.每年的(  )是世界环境日。

A.3月12日  B.4月22日  C.6月5日  D.5月19 日

9.1992年6 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次会议

A.182  B.70  C.102  D.92

10.我国“十四五”期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

A.13.5  B.18  C.24.1  D.85

二、判断题

1.2000年后,全球旅游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三分天下的局势。  (  )

2.从历史上看,中国早在唐代就有夜间经济甚至夜间旅游了,参与者主要是官僚士大夫阶层。  (  )

3.青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度更高,特别是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膳食均衡及睡眠充足四个方面。  (  )

4.目前,中国有40多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

5.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间一切矛盾的根本原则。  (  )

三、简答题

1.简述世界旅游及旅游业发展趋势。

2.简述中国旅游及旅游业发展趋势。

3.简述中国康养旅游发展趋势。

4.简述中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

5.简述生态旅游基本特征、生态旅游主要目标。

四、论述题

1.结合你的日常生活体验和网络,谈一谈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2.根据第四节内容,谈一谈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