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概念来揭示其本质的,对课堂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他们反对一般教学设计规则和程序对教学设计艺术感和灵感的束缚,认为教学设计针对的主要是个性化的问题。我国一些课程和教学论研究者在其论著中也对教学设计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教学设计的定义如下所述。......
2023-11-23
在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中,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者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正如孙可平在《现代教学设计纲要》一书中所言:“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学设计更大限度地依赖于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一门研究教学问题,以教学的普遍规律为主要研究任务的科学,教学理论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可供教学设计合理吸纳的材料,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发展和揭示了许多在今天仍为我们所用的教学规律。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尤其是现代教学理论结出的丰硕成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得课堂教学设计的发展如虎添翼,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们将阐述对课堂教学设计产生较大影响的几种现代教学理论,以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所产生的巨大“正能量”,进而能够自觉运用相关教学理论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作为一名实验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通过设计“斯金纳箱(skinner box)”的实验装置来观察动物学习的实验验证了“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倾向”。由此,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之下,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程序化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动作成为刺激或者抑制学习者行为呈现的强化物。简而言之,如果教师在学习者预期行为出现后能得到及时强化,并且在行为再次出现后再次进行强化,那么学习者自身行为的发生率就会上升,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程序教学原则
在斯金纳看来,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与学生自身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程序教学的程序是教师事先编制的,教师在编制时所使用的预演应力求使学生能够理解,应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相联系。
(2)学习程序目标明确的原则。程序设计者在设计整个程序时,应有明确的目标,即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范围要明确,并且这些目标优势用可操作、可观察、可测量的语言加以说明。
(3)学生积极反应的原则。程序教学要求学生与程序间相互影响,程序教材呈给学生的知识,一般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填空、解题、书写答案做出积极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4)小步子逻辑序列原则。教学内容按内在联系分成若干小单元,编成程序,然后使材料一步步呈现,难度逐渐增加,易于学生理解。
(5)及时强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做出一个反应,程序就会立即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反馈。反馈出现得越快,强化或消退也就越有效。
(6)自定步调的原则。程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应鼓励每一名学生以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允许让他们较快地学习,也允许在某一个项目上放慢到他们所希望的速度,这就照顾了个别差异。
(7)最低错误率的原则。应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错误率,无错误的学习更有活力和效率。如果程序材料的编制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就能保证学生基本上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www.chuimin.cn)
2.程序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方法是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斯金纳认为,对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适当描述,始终必须具体说明三件事:反应发生的场合、反应本身、强化结果。这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强化相依关系”。根据这种关系,斯金纳设计了两种促使有机体行为变化所采用的技术:一种是塑造,一种是减退。塑造是指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相依关系时,有机体做出行为库中原先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减退是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刺激的特征,从而使有机体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少差异的刺激做出辨别反应。
(二)结构主义教学论
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主要依据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在他看来,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认识到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在布鲁纳看来,对事物结构的掌握就是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或是有意义的,或是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从纷繁的关联性中寻找、探索那些对学习者来说有意义的联系。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这些有意义的联系就是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解决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公理和普遍性主题。在他看来,学科基本结构的教育价值是极其丰富的,因为懂得基本结构能够使学科知识更加容易被理解,而且对学科内容的识记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在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适当迁移,沟通学科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为学习者知识学习与运用的迁移架构桥梁。
2.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制下,我们的教学过程一直提倡学生养成一种分析思维,也就是教师提示一步,学生相应地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前进一步。学习者在这种分析思维的强化培训下,通过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式能够获得教师想要得到的教学效果或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思维教学抑制了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扼杀了学生天然、自觉的理性冲动,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有较大的阻碍。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虽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容易被忽视,但是“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做出试验性结论是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领导学校儿童掌握这种天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猜想,为学生提供各种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越级和捷径等方式提出直觉判断,然后通过后期的分析方法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在学生直觉思维的强化过程中,关键不是最终结果证明假设是否正确,而是教师对学习者进行直觉预判的鼓励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这种后验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学习的乐趣。
3.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在注重直觉思维的基础之上,布鲁纳提出一种注重解决新问题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他认为教师在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相对于传统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对一般原理和原则的学习、掌握不同,鼓励学习者做出自我假设、验证假设。
有关课堂教学设计与教育评价的文章
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概念来揭示其本质的,对课堂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他们反对一般教学设计规则和程序对教学设计艺术感和灵感的束缚,认为教学设计针对的主要是个性化的问题。我国一些课程和教学论研究者在其论著中也对教学设计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分析,教学设计的定义如下所述。......
2023-11-23
作为一个群体,学生有其共同的群体特点与共性。学生所具有的这些角色特征,一是表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的角色定位,二是反映出学生这一角色所共有的特性。一般,我们将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多血质的学生,其特点是变通能力强、交际广泛、适应能力出色。如有些学生既活泼善交际,又有耐心和毅力,成熟稳重,这就是多血质与黏液质混合的学生。......
2023-11-23
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我们着重介绍两种课堂教学设计模式:格拉齐-埃利教学设计模式和肯普教学设计模式。目标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设计出发点的。在教学设计的开始阶段,格拉齐—埃利模式就强调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肯普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
2023-11-23
另一种是根据心理学原理从心理机能和特征提出心智领域的认知目标,如布鲁姆等人确定的六个能级的学习成果,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布鲁姆六个能级目标中的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四级,实际上就相当于四种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这四个能级,都可以通过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测验,给予总的评价。......
2023-11-23
(二)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之上教育评价在做出价值判断之前必须首先对教育价值关系中的客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和分析,做出事实判断。(三)教育评价的本质是做出价值判断所谓“价值判断”,就是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主体的需要和愿望对教育活动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做出评判。形成价值判断就是得出评价结果,这是评价过程的最后环节,是评价成......
2023-11-23
但内部评价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主观性大,容易发生偏差,一般不宜作为终结性评价。领导评价,即由上级对下级的评价,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权威性高,因此必须精心组织,确保评价公正、合理、科学。社会评价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学校人员的评价。当然,外部评价会引起评价对象的紧张和焦虑,使用不当,还会损伤评价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2023-11-23
质性评价有三个关键要素:其一是“背景”,即人的行为要素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理解。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各有利弊,质性评价比量化评价简便易行,但不如量化评价精确具体;量化评价尽管可以使一些概念精确化,评价的区分度增大,主观性、模糊性降低,但适用范围较窄。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大量存在的是不能量化或不易量化的评价对象,因此,应该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使用。......
2023-11-23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学设计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充分地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学习地位,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教学设计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正式使用远程教育这一术语,标志着远程教育的诞生。教学设计是决定远程教育成败的首要因素。......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