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应该从健全“互联网+教育”条件保障机制、建立“互联网+教育”共建共享机制和建立“互联网+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以此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从教学资源角度来讲,“互联网+教育”使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并能无障碍地使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延伸了优秀教学资源的作用范围。利用“互联网+教育”使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互联网技术也可以融入课堂,范晓丽认为这样有利于创建活灵活现的场景,营造符合各种需求的氛围,让书本上的知识“动”起来、“活”起来,增添教学魅力,吸引学生。薄弱学校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时分享的特性,实现“优势学校课堂在线直播,薄弱学校实时在线学习”,利用优势学校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打开眼界,培养自信。

第二,从教师角度来讲,互联网使得教师能够在同一时间教授更多数量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实施在线直播或录播,优秀师资得以共享。通过研究“互联网+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其有助于教师创造更有新意、更有价值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并且能提高教育效率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QQ、微信、博客、人人通平台或者作业题库等互联网教育产品进行学生管理、作业布置批改、交流互动、考核测评等教学工作,不仅能增添教学趣味,还能减轻工作负担。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掌握最新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进修途径简单化、快捷化,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www.chuimin.cn)

第三,从学生角度来讲,“互联网+教育”模式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更为灵活,突破了时空界限。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成为无时不可、无地不可的事情。“互联网+教育”可以使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也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经验体会发布到互联网与他人分享,还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作用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服务者,这一点与“翻转课堂”和新课改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习者随时随地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点来进行自主学习,同步或异步地与教师或其他学习伙伴进行交流讨论,实现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讲,“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学评价更加便捷化,许多教学环节已经趋向智能化,比如学生的出勤情况、成绩统计,甚至学生的特点、弱点都可以被大数据细致地分析统计出来,并形成报表。因此,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时统计各个项目,掌握教学实况,有利于学校及相关部门做出正确的教育决策

由以上可知,“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来实现,不管是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还是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都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教育”在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应该从健全“互联网+教育”条件保障机制、建立“互联网+教育”共建共享机制和建立“互联网+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互联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以此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这种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