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摘要】:(一)认识“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互联网+”则进一步凸显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变革和创新是“互联网+”的重点。我们要聚焦核心内容,确保“互联网+”战略成功实施。促进互联网应用和推进“互联网+”战略,既有联系也有差别。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表明了国家对互联网及对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新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重视,为我国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这值得我们去深入认识,把握其核心内容,选准着力点,切实地加以推进。

(一)认识“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加速从生活工具向生产要素转变,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业态密集涌现,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互联网+”则进一步凸显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互联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互联网+”是新业态的铸造器

互联网具有渗透性强、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等特点,可与各个行业领域融合,能够不断形成新的行业形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位置服务等新业态的出现,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随着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更加紧密,未来互联网必然会铸造出更多新业态,推动各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互联网+”是新消费的催化器

我国经济正进入以消费为驱动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在催生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方面的潜力与影响力越来越明显。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关系日益密切,与人民工作生活各个层面的结合更加紧密,“互联网+”必将在个人数字娱乐生活、工业智能化生产、现代农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催生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互联网+”是新模式的孵化器

以互联网为依托和纽带,能够实现涵盖技术研发、开发制造、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全向度创新,为驱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量。特别是以互联网作为纽带,能够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提供更加高效的工具,进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使新理念、新模式得以实践,由梦想变为现实。

4.“互联网+”是新经济的连接器

整合共享、跨界融合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发展基础。互联网天然具有交互性特征,具有集聚和分享资源的重要功能,已使得许多行业和企业依托平台经济模式实现了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将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及政府与公共服务单位连接起来,我国将实现全社会创新资源与发展资源的大整合、大流通、大共享,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二)把握“互联网+”战略的核心内容

不能将“互联网+”的理解庸俗化。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之后,各界都高度关注,对其的解读数不胜数。但在热闹与喧嚣的同时,很多理解无形中将“互联网+”泛化和庸俗化,将所有的互联网应用都归到“互联网+”这一新概念中,其实质是拿新瓶装旧酒。虽然互联网确实已经融入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不能因此就将互联网的所有应用说成是“互联网+”。这种理解,无视了“互联网+”提出的背景和目标,更未考虑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变革和创新是“互联网+”的重点。简而言之,“互联网+”战略的核心内容有两方面,一是运用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催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变革和创新是“互联网+”的重点,而这种变革和创新的对象是产业、是经济,其目标是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走向创新驱动的新道路。(www.chuimin.cn)

我们要聚焦核心内容,确保“互联网+”战略成功实施。促进互联网应用和推进“互联网+”战略,既有联系也有差别。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如何解读“互联网+”这一概念,要想使其按照预想发挥作用,使“互联网+”战略能够落到实处,创造新意,就必须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经济增长点培育这两大核心内容来开展工作。否则,互联网应用推进得再迅速、再广泛,对“互联网+”而言也是微不足道的。

找准以“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着力点:

1.发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研发创新模式

通过互联网搜集研发创意灵感,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用户广泛参与的协同设计(众包)模式,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深度探析市场需求,提升研发设计环节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和精准度,鼓励发展具备互联网功能或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跃迁。

2.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生产制造流程

建构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征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和制造执行系统,顺应制造业产业形态和生产模式变革。建设互联网工厂,打造面向大型企业的分布式智能生产系统,支持企业通过远程诊断、远程管理实现动态制造。支持企业打造开放化平台,提升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

3.壮大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流通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涵盖信用管理、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产品质量追踪反馈体系,提升售后服务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建立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供需有效接口,实现企业、客户和供应商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4.打造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产业组织体系

以具备更快反应能力、更佳运营能力、更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工具,加速推进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支持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发和应用远程诊断、远程管理等工具,建设跨区域的产业管理系统,形成互联网化的业务集群和产业集群。

5.建设依托互联网的产业链协同体系

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对接的作用,支持企业打造开放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提升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