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结绳记事和统计分组方法

结绳记事和统计分组方法

【摘要】:《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图3.4.3结绳记事图3.4.4琉球群岛结绳对于结绳统计方法,郑玄在《周易正义》中注解:“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总量指标和简单统计分组。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城乡、男女、贵贱和老弱的简单统计分组实践。统计分组思想也体现在《周易·系辞上》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史前人类最初是用石头、竹片、树枝、贝壳等实物记录或统计数目,以后发展到结绳计数。 《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即远古时的人类是用绳子打结计数或记事,后来读书者逐步学会用一套记数符号来代替之。

图3.4.3 结绳记事

图3.4.4 琉球群岛结绳(www.chuimin.cn)

对于结绳统计方法,郑玄(127—200)在《周易正义》中注解:“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即古人为了记住某一件事,会在专用绳子上打一个结(因尚未形成文字),以后每看到这个结,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两件事,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就打三个结等。 而对于比较重要的事情,就在绳上打个大结,一般的事情就打个小结。 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总量指标(大事件数、小事件数)和简单统计分组(大事、小事)。

结绳方法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古希腊波斯罗马、巴勒斯坦及伊斯兰国家皆有相关记载或实物标本(结绳制度在秘鲁高原印第安部落一直流行到19 世纪)。 据说波斯王大流士外出打仗,命令其将士守卫某座桥60 天。 为了记录这个相当大的数,波斯王用一根长皮带,在上面系上60 个结,要求将士每天解一个。 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守桥任务就算完成了。 类似的,还有我们熟知的《鲁滨逊漂流记》,在无人岛上每度过一天,鲁滨逊就用刀子在木头上刻下一道。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有了城乡、男女、贵贱和老弱的简单统计分组实践。 统计分组思想也体现在《周易·系辞上》中:“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里方为方术,物指事物,指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聚在一起,各种事物因种类不同而分开。 同类的鱼儿喜欢聚在一起游戏,同类的鸟儿喜欢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也总是聚在一起寻找猎物。 可见天下同类事物,总是喜欢相聚在一起的。 因而就物而言,虽种类繁多、形态不一,但可以按照不同的“群”和“族”区分开来。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计数零花钱,我们一定是把100 元的放在一叠,50 元的放在另一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