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上来说,我国电视产业在2010年之后的繁荣与“模式引进”存在密切联系。“模式引进”方式对我国电视节目生产的积极意义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模式引进”方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电视节目的形态,加快了我国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最后,“模式引进”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及其他先进产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将一种电视节目模式的经济收益扩展到最大化。......
2023-11-23
与新闻节目相比,虽然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兴盛稍晚,但却一发而不可收,后来居上地成为电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近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节目形态逐渐丰富,融合了音乐、戏曲、曲艺、运动、相声等各种娱乐元素,成为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节目形态。与世界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轨迹不同,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堪称迅猛,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的电视娱乐大潮中,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节奏迅速。在西方国家,某种节目形态从兴盛到衰退的周期一般是十年左右,而在我国当下,某种节目形态的生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就会被更新鲜的节目彻底取代,仅有少数节目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着稳定的高收视率。这些独特之处,既体现了我国电视追赶世界电视潮流的进步,但也引发了由于无序竞争导致的乱象。
(一)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
我国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电视荧屏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而只有文艺节目,并且当时的文艺节目基本只是对其他文艺形式的录像,只是其他文艺形式多了一种电视化传播的渠道而已;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电视业才逐步开始出现“娱乐节目”的概念,广东电视台走在全国的前沿,于1981年开办了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杂志型文艺专栏节目《万紫千红》,其“设立了《小幽默》《轶事趣谈》、反映市井生活的系列小品《朝见口晚见面》和喜剧系列小品《乐叔与虾仔》等广受欢迎的栏目”[8]。在当时,这种拼盘式的节目形态十分新鲜,迅速地吸引了长久以来缺乏娱乐和轻松感受国人的目光,一时间全国电视台都以广东为典范,纷纷学习和借鉴这种形式。这种拼盘的形式进一步发展成为规模更大,制作更精美的电视综艺晚会,最典型的便是从1983年开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相当长时间内,以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种电视晚会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文艺节目。晚会的热潮直到九十年代以后,电视综艺节目出现后才有所冷却,但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电视文艺娱乐平台,这种形式直到今天仍然在延续;进入90年代之后,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电视综艺节目成为娱乐节目大潮中最前沿的形式。尽管这两档节目中都有“综艺”二字,但具体形态还是有所不同的。《正大综艺》融合了更多益智类节目的元素,当然其侧重点不在于嘉宾答题的比赛,而在于题目本身所展示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综艺大观》则更像是一台小型的电视晚会,主要以轻松愉快的喜剧小品为主;90年代末,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领衔者不再是央视,而是后来被称为电视湘军的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在1997年推出的《快乐大本营》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标杆。直到当下,更为新颖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取代了明星游戏节目的主流地位,但《快乐大本营》仍然坚持播出,保持着自身的魅力;电视真人秀崛起于21世纪初,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题材逐步繁荣,涉及人们生活、工作、娱乐、情感的各个方面,节目拍摄地也融合了室内与室外,蓬勃之势方兴未艾。
(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具体形态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具体形态既有与其他国家共有的“真人秀”、“明星游戏”节目,也有“戏曲”这种我国独有的文艺形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下列几种:(www.chuimin.cn)
第一类是戏曲音乐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保留了戏曲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自身特性,辅以电视化的表达手段。总体而言,这类节目的电视特性并不明显,主要还是戏曲和音乐的电视版,但由于其表现手法更丰富,传播范围更广泛,因此,对音乐和戏曲的大众化传播具有普及意义。主要的代表性节目有《同一首歌》《梨园春》等。
第二类是电视晚会。电视晚会一般都具有明确的主题,在重大节假日或纪念日配合特殊时间节点播出。晚会的特点是包容性强,其更多的只是提供一个场景与平台,音乐、舞蹈、相声、小品等各类艺术形式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进行表演。晚会一般会由二名以上的节目主持人在各档节目之间进行串联和播报。在我国电视史上最重要的晚会无疑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档超级节目片头以及凌晨整点的对时广告曾经创下过天价。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央视春晚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观众对春晚的兴趣也逐年减退,各方的批评和质疑声也从未中断,但这档节目已经作为一种电视年俗保留在了我国的电视节目图景中。
第三类是益智类节目。最早的时候,我国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一种“电视智力竞赛”类的节目,这应该说是益智类节目最原始的呈现状态。但益智类节目真正崛起,获得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是从央视推出《幸运52》《开心辞典》开始的。这类节目借鉴了国外同类节目在环节设置上的扣人心弦,但进行了较好的本土化改造,将国外同类节目强调高额奖金的赤裸的利益刺激转化为为了实现亲朋的家庭梦想而努力争取礼品的温情,因此获得了我国观众的认同。
此外,“明星游戏”节目和电视真人秀也是电视娱乐节目中影响力最强大的两种形态,本节余下的两部分将对这两种节目形态进行专题讨论。
有关中国电视节目的形态演变的文章
客观上来说,我国电视产业在2010年之后的繁荣与“模式引进”存在密切联系。“模式引进”方式对我国电视节目生产的积极意义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首先,“模式引进”方式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电视节目的形态,加快了我国电视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最后,“模式引进”促进了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及其他先进产业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将一种电视节目模式的经济收益扩展到最大化。......
2023-11-23
在“大跃进”的背景下,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政治密不可分。伴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转变,电视事业也在逐步恢复。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称中央电视台,同一天,西藏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此时,全国每一个省都成立了省级电视台,初步形成了以中央台为中心的全国性的电视传播网络,我国的电视事业基本成型。......
2023-11-23
(一)中国电视相亲栏目的发展历程1988年,山西电视台开办了一档节目《电视红娘》,它是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鼻祖。而在《非诚勿扰》中,嘉宾的选择遵循差异化的原则。(三)中国电视相亲栏目的发展方向《非诚勿扰》备受人们的关注,高收视率的诱惑也让各大电视台竞相模仿。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中国电视相亲栏目的发展应加强以下环节:首先,提升节目的创新能力。......
2023-11-23
以《实话实说》的开播为标志,从1996年到2002年是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与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崭新的形态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迅速地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和追捧。“谈话”的独特性质决定了电视谈话节目对主持人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2023-11-23
电视节目的“类型”与“形态”辨别问题是节目学研究最基础的命题。上述这两部专著尽管书名分别冠以“类型”和“形态”,实际所叙本体却是相同的。其余涉及“类型”或“形态”的研究成果也大多存在着类似情况。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在讨论电视节目形态问题之前,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与电视亲缘关系最为紧密的当属类型电影的研究。中外电视研究中对“类型”的关注各有侧重。......
2023-11-23
而实际上,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呈现给观众的不仅是节目形式上的杂志化,更从制作理念上汲取了杂志媒体的传播特征。但我国第一档真正意义上引发观众关注的电视新闻杂志栏目是1994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东方时空》。改版后的《东方时空》进一步抓住了受众的眼球,其求新求变的核心理念是节目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2023-11-23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电视研究得到了真正的发展。总体而言,中国的电视节目学研究已经具备规模,除了成果数量的支撑之外,在研究类别方面也较为全面,既有关于电视节目类型、形态等宏观问题的理论著作,也有对电视节目个案、流行节目类型的微观分析,研究视角也十分丰富。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学的研究主要囿于应用理论,鲜有触及电视传播基本理论的成果。......
2023-11-23
不可否认,引进境外成熟的电视节目模式,已经成为各个电视台研发新节目,获得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的一条捷径。然而,“模式引进”也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12]首先,盲目的模式引进可能会因“水土不服”产生观众接受效果的偏差,隐藏着商业失败的风险。在我国,由于优质电视节目模式的稀缺,往往会出现在一种节目模式获得成功后,便吸引一大批模仿跟风者的情况。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模式引进的真人秀节目中。......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