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重要性

【摘要】:从理论角度来说,进行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揭示电视节目表达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融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电视节目的形态研究不应成为类型研究的另一个名称,而应特别注意电视节目在价值追求、表现形式方面的流动性和发展性。这也是本书将关注重点确立为电视节目形态“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点。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研究应当有着积极参与实践的姿态,对电视媒体在当下的良性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

从理论角度来说,进行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揭示电视节目表达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融通关系。关于美和艺术,黑格尔有过这样的论述:“如果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关于美和艺术的概念已经建立的原理,我们就会看出这个概念里有两成因素:一种是内容,目的,意蕴;其次是表现,即这种内容的现象与实在——第三,这两方面是互相融贯的,外在的特殊因素只现为内在因素的表现”[13]。由此可见,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有机整体。电视节目学的研究方向十分丰富,有些研究重点关注电视节目内容与社会文化思潮之间的关联,有些研究侧重对电视节目样式的讨论,尽管这些学说自成体系,但如果缺失了将电视节目内容与形式作为整体进行考量的形态学研究,电视节目学研究始终无法完善。

与“形态”研究关联性较强的“类型”学说更侧重电视节目的分类,其主要研究目标是将一种节目与另一种进行区分与辨识,对电视节目中的元素、惯例进行分析,从而在节目生产环节提供某种标准。这一套研究体系对电影行业十分适用,长期以来,“类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成熟和完善的学说。电影类型的发展相对稳定,考察电影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科幻、西部等电影类型在电影诞生不久后便已出现,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表现手法虽然不断丰富,但是主要元素和惯例却一脉相承。期间出现的亚类型、反类型作品毕竟只是少数,对这些作品也同样能以母“类型”来做研究的参照标准。因此“类型”研究在电影领域是十分适用的。

而电视有其区别于电影的传播特点,当电视领域引入这一概念后,多少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相较于电影,电视节目类型的变异与发展显得随意而丰富得多。曾经在电视节目发展历史中存在过的很多类型,如“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等早已不见了踪影。电视节目类型的更迭速度较快,影响电视节目类型变异的因素也更多。“类型”这一原本为“标准”和“稳固”而生的概念,在电视领域却始终面临着不稳定的状态。这种尴尬表现在电视节目类型研究的很多场合,例如,我国电视节目的分类标准至今也未形成公认的、科学的、能适应现实的严密的论断,这便是这一困境十分典型的体现。因此,以“形态”这一更为灵动的视角解读电视节目,显然具备科学性和现实性。值得注意的是,电视节目的形态研究不应成为类型研究的另一个名称,而应特别注意电视节目在价值追求、表现形式方面的流动性和发展性。这也是本书将关注重点确立为电视节目形态“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点。

“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是在电视节目发展的新阶段,也即在电视节目极大丰富的时期应运而生的,它是认识现阶段电视节目状况所需要的范畴,也是电视节目生产实践新发展在理论上的反映。”[14]从实践角度来说,电视节目形态是节目策划的出发点,贯穿节目生产的整个过程。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包含着制作这档节目所涉及的所有组合元素及其组合方式。节目形态的设计研发者根据其基本特征,利用基本元素装置节目结构,并注入差异性的元素对节目风格进行调整与润色,这样的创作方式充分体现了电视节目形态是具有生命力的灵活生动的有机体。在电视行业,形态的借鉴与复制是一种惯用的节目生产方式,形态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界限在世界各国的电视生产中流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节目生产者在充分研究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后,可以将通行的节目形态本土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适合本地区传播的电视节目加以传播。在国外,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就是一种文化产品,要经过多次调查、测试与试播环节的考量,才能最终成为可以在节目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有效商品。目前,我国电视行业的生产也逐步朝着更科学、更专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一方面,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创新需要尊重受众需求,遵守市场规则;另一方面,电视媒体也应当进一步体现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在电视节目创作中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高尚、健康生活方式与思想,为提升全社会的文明层次作出贡献。我国的电视节目形态研究应当有着积极参与实践的姿态,对电视媒体在当下的良性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

【注释】

[1]梁波.理论电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72.

[2]梁波.理论电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172.

[3][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2.

[4]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9.

[5][日]竹内敏雄.艺术理论[M].卞崇道,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81.(www.chuimin.cn)

[6]孙宝国.电视节目三大概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33.

[7][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苗棣,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2.

[8]王振业,方毅华,张晓红.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规范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09.

[9]张健.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1-12.

[10]王彩平.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方式探究[J].南方电视学刊,2005(4):54.

[11]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7.

[12]李立.认识当代电视节目形态[J].新闻界,2006(1):72.

[13][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第2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2.

[14]孙宝国.电视节目三大概念[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