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的对象和目的-生活即教育

教育的对象和目的-生活即教育

【摘要】:“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是教育的目的,但又不妨因材施教。国民教育,与人才教育略有不同。但人才教育并不是教他们升官发财,而是要他们将学得的东西贡献给大众,所以这也是“文化为公”。总结起来,“教育为公”就是机会均等:入学时求学的机会均等,长进的机会均等,离校时复学的机会均等,失学时补习机会均等,而且老百姓有办学管教育的机会。

“文化为公”“教育为公”是教育的目的,但又不妨因材施教。国民教育,与人才教育略有不同。国民教育,是人人应当免费受教育,但如有特殊才能的,也应加以特殊的教育,使其才能能充分发挥,这就是人才教育。但人才教育并不是教他们升官发财,而是要他们将学得的东西贡献给大众,所以这也是“文化为公”。

男女也应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目前有些地方,例如南充男女界限分得很严,男女学生不能互相说话,这种地方,女子教育一定不发达。

无论贫富,也应该有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前次社会组在草街乡调查失学儿童,占学龄儿童的百分之七十四。能来中心小学读书的儿童,大多是小地主的孩子,佃农恐怕很少。民主教育要使穷人也有受教育的机会。

无论老少,也应该受教育。生活教育很早就提出活到老,学到老。最近听说西北也是如此。生活教育运动中最老的学生为八十三岁之王老太太,她说:“我也快进棺材了,还读什么书?”但经她的孙儿曾孙的鼓舞,她的热情也烧炽起来了。因为她的缘故,她的媳妇也得读书了。

还有资格的问题:现在是有资格就能上进,没有资格就该赶出大门外。但民主教育是只问能力,不问资格的。本来资格是有能力的证明,既有直接的证明,又何须资格。只要证明是有能力的就可上进。(www.chuimin.cn)

民族教育现在也成一个问题。过去把少数民族取名为边民,不承认他们为民族。我们对于苗族等小民族的教育,强迫他们学汉文,还要用汉人教师去教他们。但民主教育是让他们学习他们自己的文字,没有文字的,就帮助他们制造文字,让他们自己办学训练各民族的人才来教育他们自己的人民。过去蒙古人受教育时,是雇人来上课的。这种教育又有什么用?

还有一点,无论什么阶级,都要有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的机会被剥夺最多的是农工及子弟。农工阶级忙碌一天,还陷入吃不饱饿不死的状态,当然再谈不到受教育。民主教育是要力求农工劳苦阶级有机会受教育。

总结起来,“教育为公”就是机会均等:入学时求学的机会均等,长进的机会均等,离校时复学的机会均等,失学时补习机会均等,而且老百姓有办学管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