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同柏林大学包尔孙[2]先生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所以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为一。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后来发展为教学做合一的完整体系。......
2023-11-23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教学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训,我们学校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比明了这五个字还重要了。说来倒很奇怪,我在本校从来没有演讲过这个题目,同志们也从没有一个人对这五个字发生过疑问,大家都好像觉得这是我们晓庄的家常便饭,用不着多嘴饶舌了。可是我近来遇了两件事,使我觉得同志中实在还有不明了校训的意义的。一是看见一位指导员的教学做草案里面把活动分成三方面,叫做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这是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二是看见一位同学在《乡教丛讯》[2]上发表一篇关于晓庄小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说:“晓庄小学的课外作业就是农事教学做。”在教学做合一的学校的辞典里并没有“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生活与课程离婚的宣言,也就是教学做离婚的宣言。今年春天洪深先生创办电影演员养成所,招生广告上有采用“教”“学”“做”办法字样,当时我一见这张广告,就觉得洪先生没有十分了解教学做合一。倘使他真正了解,他必定要写“教学做”办法,决不会写作“教”“学”“做”办法。他的误解和我上述的两个误解是相类的。我接连受了两次刺激,觉得非彻底的、原原本本的和大家讨论明白,怕要闹出绝大的误解。思想上发生误解则实行上必定要引起矛盾。所以把这个题目来演讲一次是万不可少的。我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坏。导师叫做教授,大家以被称教授为荣。他的方法叫做教授法,他好像拿知识来赈济人的。我当时主张以教学法来代替教授法,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席上辩论二小时,不能通过,我也因此不接受教育专修科主任名义。八年[3],应《时报·教育新思潮》[4]主干蒋梦麟先生之征,撰《教学合一》一文,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此时苏州师范学校首先赞成采用教学法。继而“五·四”事起,南京高等师范同事无暇坚持,我就把全部课程中之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这是实现教学合一的起源,后来新学制[5]颁布,我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这是民国十一年的事,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已经成立了,但是教学做合一之名尚未出现。前年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我仍用教学合一之题,张伯苓先生拟改为学做合一,我于是豁然贯通,直称为教学做合一。去年我撰《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时,即将教学做合一之原理作有系统之叙述。我现在要把最近的思想组织起来作进一步之叙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水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再进一步说,关于种稻的讲解,不是为讲解而讲解,乃是为种稻而讲解;关于种稻的看书,不是为看书而看书,乃是为种稻而看书;想把种稻教得好,要讲什么话就讲什么话,要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们不能说种稻是做,看书是学,讲解是教。为种稻而讲解,讲解也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要如此,方为一贯。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真做了。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既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宝山县立师范学校竟把教学做合一改为做学教合一,这是格外有意思的。
十一月二日
【注释】
[1]本篇是陶行知1927年11月2日在晓庄师范寅会上的演讲词。原载于1928年1月15日《乡教丛讯》第2卷第1期。(www.chuimin.cn)
[2]《乡教丛讯》半月刊,中华教育改进社乡村教育同志会会刊,后与晓庄师范合办。
[3]八年,指民国八年,即1919年。
[4]《时报·教育新思潮》,即《时报》副刊《世界教育新思潮》专栏,由蒋梦麟主编,陶行知为专栏主要撰搞人之一。
[5]新学制,指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制,又称壬戌学制。
有关生活即教育的文章
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同柏林大学包尔孙[2]先生说:“德国大学的教员就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德国学术发达,大半靠着这教学相长的精神。所以要想得教育英才的快乐,似乎要把教学合而为一。这是教学合一的三种理由。后来发展为教学做合一的完整体系。......
2023-11-23
承你对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教育者提出一些意见,我们很感谢。但我希望补充一句:一个真正革命者必然是一个真正生活教育者。即使他不承认他是一个生活教育者,按着生活教育的理论说来,他也是一个道地的生活教育者。......
2023-11-23
什么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做既成了教学之中心,便有特殊说明之必要。领悟得这一点,才不至于误会教学做合一之根本意义。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对于书之根本态度。三十年前中国的教科书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现在,中国的教科书还是以文字做中心。......
2023-11-23
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什么是创造的教育?先说明“创造”两个字的意义。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这种新观念的成立,是“心理的创造”。所以阳明先生的两句话,很可以代表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思想。当时美国的教育,也同中国一样,小学教员是禁止小孩子活动的。......
2023-11-23
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不是为了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是为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杜威还主张教育应该基于生活和科学实践,把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作为中心,从而建立起科学和人文的关联。“教育即生活”理论的核心要求就是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2023-11-01
我把这些问题仔细看了一下,觉得先生的疑问都是集中在一个“做”字上面。这是当然的,因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是集中在“做”之一字。不如此,便不是在劳力上劳心,便不是做。做什么事便用什么器官。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遍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这是教学做分家。......
2023-11-23
自从会考[2]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是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的悲剧。他们是不信会考而举行会考。就表面的成绩看,广东会考几乎全体及格,广西会考是几乎全体不及格。考官们所自毁毁人的生活力已经太多了,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创造的考成所要考的是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的空谈。在下面所举的几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知道创造的考成是一个什么东西。......
2023-11-23
(在平时须留心学校情形,熟悉学校行政组织大概,当会宾客时,才能应对合度,彬彬有礼。(在每个人自己桌屉中的图书,必须日常整理,不得散乱。)(九)会烧饭菜:包括小锅饭、小锅面、小锅菜十味以上。(在十二岁以上,必须学会洗补衣服、晒晾、折浆。规定每星期洗衣一次。)(十四)会游泳:包括仰游俯游等。)(十五)会急救:包括医治小毛病,救溺,救触电,救中煤毒等。)(十六)会唱歌:包括独唱,合唱等。......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