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逐步与国际接轨?环境监测结果

如何逐步与国际接轨?环境监测结果

【摘要】:我国如何逐步和国际接轨?印染厂上游水质如下:pH=7.3,水温<33℃,水面无明显泡沫、油膜及漂浮物,天然色度<15度,臭和浊度均为一级,DO=5.5mg/L,BOD5=2.6mg/L,COD=5.5mg/L,ρ(挥发酚)=0.004mg/L,ρ(氰化物)=0.02mg/L,ρ=0.005mg/L,ρ(总Hg)=0.0001mg/L,ρ(总Cd)=0.005mg/L,ρ=0.008mg/L,ρ[Cr]=0.015mg/L,ρ=0.04mg/L,ρ(石油类)=0.2mg/L,ρ(硫化物)=0.01mg/L,大肠菌群浓度=800个/L。

1.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根据环境污染的特点说明对近代环境监测提出哪些要求。

3.环境监测和环境分析有何区别?

4.为什么分光光度法在目前环境监测中还是较常用的方法?它有何特点?发展方向是什么?

5.试分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特点。

6.国际上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区别是什么?我国如何逐步和国际接轨?

7.为什么要分别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8.既然有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9.为什么要制定更多的行业排放标准?

10.对污染物的排放用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11.有一个燃烧煤粉的电站,排放废气量8.5×105m3/h,废气中烟尘质量浓度250mg/m3, S02质量浓度300mg/m3,问该电站的烟囱应设多高?(www.chuimin.cn)

12.有一个人造纤维厂的车间,排放CS2废气,设车间已建有一个40m高的烟囱,排放CS2废气量为14kg/h,现在车间要扩大生产,扩产后CS2排放量将增加到20kg/h,问烟囱需加高多少才能满足排放标准?

13.有一个印染厂(化纤产品的比例小于30%)位于一条河旁边,河道流量为1.5m3/s(枯水期),该厂下游5km处是居民饮用水源,兼作渔业水源。该厂废水排入河道后经过3km的流动即可与河水完全混合。印染厂每天排放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1380m3/d,水质如下:

pH=7.5,BOD5=80mg/L,COD=240mg/L,ρ(氰化物)=0.2mg/L,ρ(挥发酚)=0.5mg/L, ρ(硫化物)=0.8mg/L,ρ(苯胺)=1.0mg/L,SS=100mg/L,色度=150度。

印染厂上游水质如下:

pH=7.3,水温<33℃,水面无明显泡沫、油膜及漂浮物,天然色度<15度,臭和浊度均为一级,DO=5.5mg/L,BOD5=2.6mg/L,COD=5.5mg/L,ρ(挥发酚)=0.004mg/L,ρ(氰化物)=0.02mg/L,ρ(As)=0.005mg/L,ρ(总Hg)=0.0001mg/L,ρ(总Cd)=0.005mg/L,ρ(Cu)=0.008mg/L,ρ[Cr(V)]=0.015mg/L,ρ(Pb)=0.04mg/L,ρ(石油类)=0.2mg/L,ρ(硫化物)=0.01mg/L,大肠菌群浓度=800个/L。

厂区位置如下图所示:

问:①该河流属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几类?

②该厂排放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③如不考虑水体自净,在下游3km处废水和河水混合后的水质是否满足《渔业水质标准》?如不符合,则废水处理上应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