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终端安全风险管理:14个防火墙风险点

终端安全风险管理:14个防火墙风险点

【摘要】:这些风险出现在系统运行阶段,如果终端软件防火墙不能启用IP地址、端口以及协议控制规则,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恶意程序可能会控制终端系统,造成泄密事件的发生。外来人员风险点:该风险不涉及此类人员。重要(敏感)信息终端只能访问授信的IP地址及端口,指定终端仅开放与业务系统相关的应用协议。管理员可对远程IP地址、本地端口

1.风险分析

(1)风险描述

终端未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如果终端不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就不能对终端的访问端口与应用协议进行控制,终端将面临数据流不可控的风险。恶意进程、端口、协议不加以及时阻断,终端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会威胁整个网络系统

终端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如果终端安装了软件防火墙软件,但不能检测软件防火墙软件的版本和规则特征库等信息,就不能对软件防火墙软件进行有效的升级,进而影响软件防火墙软件的正常使用。如果软件防火墙软件停止启动,而又不能恢复启动,就相当于没有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可能会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此外,如果防火墙软件不能进行IP、端口和协议的有效访问控制,就会给恶意进程可乘之机,引起泄密事件的发生;如果软件防火墙配置了访问控制规则,但访问控制规则没有生效,防火墙将形同虚设。

(2)相关风险点

终端防火墙风险点见表A-15。

表 A-15

(a)基于资产使用生命周期分析

资产使用生命周期包含入网前、运行阶段、维修阶段、报废阶段,终端防火墙风险在资产使用生命周期的体现如下:

风险点(1-2):这些风险主要出现在运行阶段,入网前、维护和报废阶段,不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只会影响终端本身,且因为终端未接入网络,不会给网络造成威胁。如果终端未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就接入网络,可能会导致终端泄密事件的发生,如果在入网前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控制,将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运行阶段,如果终端都安装了防火墙软件并且正确使用,将不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控制措施,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

风险点(3-8):这些风险主要出现在运行阶段。入网前、维护和报废阶段,软件防火墙软件不更新只会影响终端本身,且因为终端未接入网络,不会给网络造成威胁。这些风险出现在系统运行阶段,如果不能发现防火墙软件的版本特征库等信息,就不能对软件防火墙软件进行有效的升级,进而影响防火墙软件的正常使用。如果防火墙软件停止启动,而又不能恢复启动,就相当于没有安装防火墙软件。恶意程序可能会控制终端系统,造成泄密事件的发生。该类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会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导致的损失较大,风险较高。

风险点(9-14):这些风险主要出现在运行阶段。入网前、维护和报废阶段,终端不接入网络,不会对外访问,不存在这些风险。这些风险出现在系统运行阶段,如果终端软件防火墙不能启用IP地址、端口以及协议控制规则,很容易导致安全隐患,恶意程序可能会控制终端系统,造成泄密事件的发生。该类风险如果不加以防范,会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导致的损失较大,风险较高。

(b)相关信息风险分析

978-7-111-37390-2-Part05-50.jpg在线信息风险

风险点(1-2):软件防火墙软件对于终端运行的所有工作均起到保护作用,未安装软件防火墙软件的终端容易被恶意程序控制,进而导致在线信息相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导致敏感信息泄漏。

风险点(3-14):软件防火墙软件的正常运行,与程序版本和特征库版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线信息与此关联更为明显,不能及时更新软件防火墙软件程序版本和特征库版本,可能无法有效针对新发现的攻击。软件防火墙在不运行或者访问控制规则不合理时,恶意程序可能控制终端或者有意无意地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进而导致在线信息相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导致敏感信息泄漏。

978-7-111-37390-2-Part05-51.jpg存储信息风险

风险点(1-14):该风险可能导致终端上存储的信息被恶意代码窃取,造成信息泄漏。

(c)基于资产使用人员风险分析

978-7-111-37390-2-Part05-52.jpg内部人员

风险点(1-14):该类风险发生在内部人员高级管理岗位(如区域负责人等高层领导),由于其终端含有企业核心信息和涉密信息,风险非常高;该类风险发生在地市部门主管、网络管理员、配置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财务部人员等关键岗位业务人员,则由于该类终端对业务支撑非常关键,且一般包含关键业务信息,风险较高;如果该类风险发生在开发人员、研发人员等,则由于该类终端支持业务和对正常运营起保障作用,相当重要,风险为中。

978-7-111-37390-2-Part05-53.jpg临时人员

风险点(1-14):如果该类风险发生在辅助人员岗位(如食堂、车队、绿化等人员),该类终端一般不涉及业务、不包含敏感信息,风险为低。

978-7-111-37390-2-Part05-54.jpg外来人员

风险点(1-14):该风险不涉及此类人员。(www.chuimin.cn)

(d)合规性要求

合规性要求见表A-16。

表 A-16

2.风险管控

(1)风险点(1-2)

事前处置:终端在接入网络前,必须安装终端防火墙软件,并根据业务需要配置合理的访问控制规则,然后才能接入到网络中使用。没有安装防火墙的软件的终端不允许接入网络,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给终端安装防火墙软件。

事中处置:在运行中发现终端未安装防火墙软件(可能是被人卸载或者禁用),马上将该终端断开网络访问,并上报管理人员。

事后处置:对于该类风险,保留日志记录,如果出现安全事件,可以追溯责任人。

控制流程见图A-10。

图 A-10

(2)风险点(3-8)

事前处置:终端入网前按照实际业务需求情况,先配置好访问控制策略和软件防火墙特征库升级策略,然后接入网络。

事中处置:接入网络后,关闭与业务系统无关的端口,除授信的IP地址可以访问重要(敏感)信息终端外,其他IP地址全部禁止访问。重要(敏感)信息终端只能访问授信的IP地址及端口,指定终端仅开放与业务系统相关的应用协议。如果终端未启用软件防火墙,应该禁止访问网络,待启用后再准入网络;终端有未授权的访问行为,应禁止访问网络并及时通知管理员;另外,软件防火墙特征库要及时更新,未更新的采取强制更新的措施。

事后处置:对于该类风险,保留日志记录,如果出现安全事件,可以追溯责任人。

控制流程见图A-11。

图 A-11

(3)风险点(9-14)

事前处置:终端安装前安全管理人员应评估软件防火墙软件的功能与性能,保障软件防火墙软件的功能正常后再安装并接入网络。

事前处置:软件防火墙访问控制规则失效后,先暂时断网处理并通知安全管理人员,然后检查原因,排查故障,处理完成后再接入网络运行。

事后处置:对于该类风险,保留日志记录,如果出现安全事件,可以追溯责任人。

控制流程见图A-12。

图 A-12

3.风险控制效果

终端软件防火墙软件,可以对终端的IP访问、端口访问、协议访问、共享服务访问等进行限制。管理员可对远程IP地址、本地端口、远程端口、网络协议、是否开启共享端口等进行设置,确保终端仅能访问指定的合法IP、端口和协议,从而可以有效应对非法访问和保障业务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