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全都是胚胎形式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的,这就为当代教育学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主动性、个性化和创造性找到一种可能性或一种萌芽。所以说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023-11-23
教育无疑是要使学生增长知识、才能、智慧的,但学生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增长,必须以其更高层次的、内在的、自主的精神品质的健康发展为基础、依据与目的。否则,只是使学生掌握那些僵化的教条及满足一些常识或技能,那么,教育便背离了它的根本性的旨意。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从来就是作为社会的工具而存在的,它几乎没有自己的世界,它必须维护它所在的社会的要求及观念。显然,这种工具化的教育只是要使学生适应现存的社会。适应必然要以束缚为其先决条件,而束缚则必然走向教育本意的反面。当代教育所暴露出的种种价值取向与品质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难以摆脱的危机,都是其工具化的角色与品质使然。如果说,在早期的极为封闭的农业社会里,教育的工具化角色与使命还有一定“辩护性”的话,而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开放化时代里,迫切要求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同心协力,共同面对、解决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平与民主、核战危机以及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对此,教育如果依然狭隘地只管“看护”祖宗留下的那块“田地”;依然盲目地行使教化性的职责,那么,它必然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阻力与障碍,它必然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它的“正向”功能而不具备充分的、可辩护的存在理由与依据。
教育的历史发展表明:“教育实践既显示出教育的解放力,又表明了它的局限性、缺点及其具有压抑性的后果。”[2](P83)显然,今日社会的发展尤其需要教育的解放力。毫无疑问,教育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宗旨。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什么样的发展。“封闭社会产生一个封闭的教育体系,而这个教育体系又对青年强加制约,因而又反过来保持并延续这个封闭社会。”[2](P87)这就是说,封闭的教育对封闭社会的促进作用就在于使社会保持封闭。无疑,这种促进作用对当代社会发展而言,必然表现为一种负面效应。因而,教育的解放是实现其对今日社会积极的、正面促进作用的前提条件。没有教育的解放,不发挥教育的先锋、导向、拉动作用,今日社会发展就难以走向文明、健康、民主、可持续性的轨道。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所指出的那样,“事实证明,社会体系中的各种矛盾和教育体系的相对无能这两方面是相互关联的。”[2](P89)这就意味着,当代社会的各种危机、灾难及社会问题都与教育有关。教育因其承担的使命与行使的职责不够伟大,其视界不够宽广及其角色的故步自封,使其对社会不能健康、文明、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不改变教育的角色,不转换教育的机制,不赋予教育更为神圣的使命,社会就必然走向倒退。
教育的解放,绝不是要使教育完全脱离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完全无视社会现有的环境、制度与结构。相反,教育的解放是要使教育由工具论逻辑转换为主体论逻辑,从而使其有能力、有资格更加主动地关怀社会;使其有能力、有资格担负起更加神圣的社会发展使命;使其有能力、有资格由被动地复制社会转换为积极地重建社会。也就是说,教育的解放意味着教育将由对社会的适应转化为对社会的建构。它必须帮助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明确而理智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它必须担负起自主重建社会的使命。“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世界。”[2](P83)“教育是形成未来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目前尤其如此。”[2](P135)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认识到其内在性与超越性逻辑与品质,必须认识到它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主动、独立发挥其诊断、矫治、导向、重建使命的重要意义与现实性、迫切性。(www.chuimin.cn)
总之,工具化的逻辑,不仅束缚了教育发挥作用,而且使社会因缺乏内驱力的拉动、高尚的“轴心思想”导向、批判与反思性的文化氛围及机制而走向倒退、陷入困境。“尽管教育并非解决所有社会弊端的灵丹妙药,但教育却常常是我们战胜挑战、取得平等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序言部分)因而,赋予教育的主体地位与品性,提高教育的解放力,使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工具论走向自我论,是当代教育发展中的“轴心原则”。
有关创新与创造教育的文章
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全都是胚胎形式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的,这就为当代教育学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主动性、个性化和创造性找到一种可能性或一种萌芽。所以说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2023-11-23
事实上,乌托邦精神更为深刻的、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却是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对内在精神的向往与关怀。没有乌托邦精神,教育就难以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认为,只有具有高尚情怀、境界、内在精神与理念的乌托邦性教育,才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2023-11-23
尤其是今日教育,它必须是乌托邦的。无疑,直到今天,乌托邦一词一直被视为是空想的代名词。乌托邦精神是人的根本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乌托邦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根本性品质,找回乌托邦,教育就找到了自我。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乌托邦式的教育,只有这种教育才会营造一种公平、民主、充满人蕴的文化氛围,只有这种教育才能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智慧的高素质与高境界的人。......
2023-11-23
教育现代化研究与任何一种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资源作为基础。教育现代化研究本该有自身的知识传统和积累,这种传统无论是来自国外,还是来自国内。而在教育现代化研究中不仅要利用“现代化理论”家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教育现代化“理论家”的知识。看来,教育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理论虽说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它们之间仍然具有紧密的关系,同时教育现代化理论应当具有自身的特殊内容。......
2023-11-23
教育现代化研究同样需要方法论。从目前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现状来看,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方法论缺失是很严重的,看不出有什么方法论来支持其研究。不过在比较教育领域,《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一书倒反映了比较方法论。极大多数的教育现代化研究没有方法,有些研究带有很强的臆测特征。教育现代化研究中是否也要运用那些教育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和技术性的研究方法呢?......
2023-11-23
因而在本质上教育就是一种关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活动,教育过程也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主体素质的培育过程。应当指出,教育人本论虽然是以个人本位论来立论的,但它决不排斥教育的社会本位。因而教育必须重视受教育者个人的主体的发展。其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教育界中普通认为教育要求是教育者、社会、家庭等对受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
2023-11-23
但事实证明,这种教育现代化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遇到了障碍。因此在教育现代化研究中运用文化或民族文化概念来解释人类教育行为的原则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教育现代化历史学分析从新的理论角度提出了人类教育发展的认识模式。事实上,理论界在讨论教育现代化问题时也基本是在这两个层面上进行的,所以在这里缺席了社会层面的价值。......
2023-11-23
国内少有人对于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进行专门的研究,不过,从动态的角度看教育现代化的话,对西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研究也可以说是国内学者对西方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的研究。褚洪启指出各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的特点:其一,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即起点不同。比较有特色的有:卢晓中认为教育现代化具有标准化和特色化两大特征。......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