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生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生活即“生存,活着”,指人的生命活动。)社会生活的教育价值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能力的获得、日常行为习惯、社会习俗和道德的获得与养成。所以师生日常的现实生活具有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此不能忽视,而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它们,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

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教育的产生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在人类的源初时期,教育与生活是合二而一的,是同一的。只是学校教育出现之后,二者才逐渐地相对分离开来。

生活即“生存,活着”,指人的生命活动。英语中名词life含有“State of existence as a human being(人生,人的生存状态)”,动词live意为“have existence as a plant or animal,be alive(生存,活着)”,“pass one's life in a specifical way(以某种方式生活)”,“enjoy life intensely(享受人生)”(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62页,第673页。)。人生活在世界中,在世界中展开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世界的存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体验着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在生活中会对世界万物、对人的生活或思、或想、或听、或看、或理解、或欣赏、或看护、或照料、或享受、或创造,在如此这般的生活过程中,人会积极主动地发挥和创造出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使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进而成为自己进一步生活扩展的基础。所以生活本身具有教育的价值。“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的智力和情感的倾向。”(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社会生活的教育价值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能力的获得、日常行为习惯、社会习俗和道德的获得与养成。只是这种教育功能是无意识的,偶然的。从最一般意义上讲,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直接指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教育与生活同步”,“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注:转引自高奇主编:《中国现代教育史》,北京师大出版社,1985年版,第250—251页。)

虽然日常生活的教育作用是偶然的、无意识的,对人的发展和成长无法预测、无法控制,但是师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都会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作用,不时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师生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是白板一块,他们都带着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带着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他人、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和意志特征,这些会成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特点。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内容理解上、在方法的应用上、在事例的列举上、在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和应用中,都会体现出师生日常现实生活的痕迹。师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体验和情趣都会成为他们教学活动中的方法、手段和参照标准。它们或有助于对教育目标的领会,或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或有助于对活动内容的演示,或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愉悦师生情感。这些都会对教学进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而言,师生把课堂和学校获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融入自己的日常现实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和运用,丰富自己的生活,扩展自己的阅历,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再作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自己的发展和完善。所以师生日常的现实生活具有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此不能忽视,而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它们,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www.chuimin.cn)

人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有个人生活、家庭、社会生活,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而学校教育生活是人的众多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一个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学校教育生活的价值在于它是联系其它社会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是其它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它保证学校教育即合乎社会需要也合乎学生需要,使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后,更快地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创造社会生活。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意义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