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英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英国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摘要】: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单就文化因素来说,深厚的功利主义传统无疑是重要的影响之一。就英国来说,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贵族社会,贵族和乡绅(绅士)构成了社会的上层阶级,而商人、平民等则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的绅士形象成为所有英国人的理想。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英国商人追逐财富并不是其根本的目的,而毋宁说是一种手段,追求社会地位的手段。

英国没落的显著标志是在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但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则注意到早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的工商业就已开始衰落。各种材料和研究结果都证明英国衰落发生在1860年到1914年这一时期。(注:参见D.H.Aldcroft,(1964).The Entrepreneur and the British Economy,1870-1914,Economic History Review.2nd ser.XVII;P,Tem-in,The Relative Decline of the Steel Industry,1880-1913,H.Ros-ovsky,ed.,(1966)Industrialization in Two systems.New York.P194.)而要从教育来探讨英国衰落的原因,我们则必须有更长时段的历史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英国的文化传统对工商业及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单就文化因素来说,深厚的功利主义传统无疑是重要的影响之一。英国不但有着源远流长的功利主义思想渊源,而且对现实功利的追求也是普通民众的日常观念和行动准则。这也就是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本文所提到的韦伯的观点均出自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三联书店,1987)一书。)而英国正迷漫着浓郁的新教伦理的气息。财富、现世的物质享受、世俗的经济生活等正是英国人所热衷的,“在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根据时人的记述,英国人比较粗犷、冷酷,专注于追求财富,这些精神是贪图安逸的旧制度的法国所缺少的。”(注:吉尔博.工业革命中的需求因素,转自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109.)

然而英国的传统却也有另一面,“在英国文化中,关于工业的社会功用和赢利的合法性有一种怀疑的意味,赢利常被认为多少是可耻的。”(注:Youssef Cassis,Business Elite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4,122,130,138-139,133,137.)更重要的,我们不应像韦伯那样在“理想类型”的抽象中将具体的社会历史现实置之不顾。就英国来说,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贵族社会,贵族和乡绅(绅士)构成了社会的上层阶级,而商人、平民等则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在这样一种社会结构和贵族的权力控制中,在古典文化、基督教理念和骑士精神的熏陶下,以及来自法国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的广泛影响,英国就形成了绅士制度和绅士文化。自此,优雅、礼貌、荣誉、尊严、有教养、闲暇生活……的绅士形象成为所有英国人的理想。

商人等英国的下层阶级对绅士的追求自然也是梦寐以之。但在政治、文化都为绅士阶级所控制的情形下,下层阶级要提高社会地位,就唯有财富这一上升的阶梯,而快速变革的近代经济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机会。因此,英国的下层民众拼命地追求财富,而商人则是其中的成功者,他们通过工业、商业和金融业等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而在奢靡和战争中国库日益空虚的国王和贵族们不得不向他们借款,商人的权势和影响因此不断增强。(www.chuimin.cn)

这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英国商人追逐财富并不是其根本的目的,而毋宁说是一种手段,追求社会地位的手段。不管是在16、17世纪从事商业贸易和金融,还是18、19世纪致力于制造业,他们都是为了最大化地追逐利润,并以此博得社会地位、权力、声望等他们与生俱来所没有的东西。正因为如此,近代英国商人并不像暴发启那样炫耀财富,挥金如土,穷奢极欲,相反倒是如韦伯所说的那样“冷酷无情的节俭”,赚来的钱不消费而投身于更赚钱的事业。不过,这未必就是由新教伦理而来的资本主义气质,而更可能是商人和企业家们有比金钱更高的欲望和追求,即成为他们所一向钦羡的绅士。而最终,这种欲求必然要影响他们对技术进步和工商业发展的热情。“当19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工商业和技术动力的势头减弱时,至少部分是因为革命中大多数人正忙于成为绅士。”(注:Youssef Cassis,Business Elites.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1994,122,130,138-139,133,137.)

英国的绅士文化自然要在教育上表现和反映出来,新的工商业者的财富本身也成就不了绅士,仍要借助教育来实现和脱胎换骨。我们试看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下的英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