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物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设计与实践

生物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设计与实践

【摘要】: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中独具生物学学科特色和育人价值的一个素养,是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进一步整合抽象。生命观念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后获得的标志性的学习成果,是衡量学生是否受到了良好生物学教育的标尺。结合上述观点做如下解读:生命观念是在生物学概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生命本质及生命现象的科学认知及理性态度。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中独具生物学学科特色和育人价值的一个素养,是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进一步整合抽象。生命观念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课程后获得的标志性的学习成果,是衡量学生是否受到了良好生物学教育的标尺。在《新课标》中,将“生命观念”列于四大维度之首,对其概念界定为:生命观念是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随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新课标》的发布,很多专家学者对“生命观念”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审视与解读,并形成各自不同的见解。[2]

谭永平认为生命观念是在探讨生命的本质性问题基础上概括得出的对生命的规律性认知及科学思想,是集系统观、进化观与生态观于一体的观念范畴。

张秀红认为生命观念是对生物学众多关联性概念进行深层次认知之后抽象出的对生命本质的观念性认知,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了生命的物质观、能量观、信息观、进化观、生态观以及系统观。

吴成军认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及生命事实进行观察研究后的认知总结,是在思维上的升华,是由生态观、适应与进化观、稳态与调节观等形成的整体性宏观概括。(www.chuimin.cn)

张婷认为生命观念是人们对生命的发生、发展、衰老和死亡等生命现象及本质的认识、看法和态度,包括生命的生死观、独特观、责任观、物质观和运动观等。

胡家会认为生命观念是人们对生命现象、生命本质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包括生命的物质观、生命的运动观、生命的生态观以及生命的进化观。

结合上述观点做如下解读:生命观念是在生物学概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对生命本质及生命现象的科学认知及理性态度。学生可以通过生物学课堂中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对生物学实验的观察探究,对生活中生命现象、生命特征的思考,建立起感性认知,再通过提炼、概括,抽象出具有概括性,通用性的生物学范畴,根据多个范畴之间的内在规律及联系,形成概念网络,从而建立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及对生命本质现象的宏观把握,形成长期存在的、稳定的“生命观念”。在遇到新的生物学问题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内化形成的观念去思考、解释进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