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核心素养生物学教学:突破学生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生物学教学:突破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强调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从教学伊始就一直用兴趣引领教学,直至课堂结束,兴趣也还继续延伸,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导火索。即,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一)“四点突破”教学范式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的“四点”分别是兴趣点、起始点、重难点、学习发展点,其核心是把兴趣“打开”,将兴趣划分为原生兴趣(以教学起始点为突破)、伴生兴趣(以知识重难点为突破)、衍生兴趣(以学习发展点为突破)。“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是强调兴趣来源于知识本体,认为兴趣是与认知和情感相互融合的旨趣,是与知识产生及认识发展过程包裹在一起的,容纳了认知和情感在内的整体的发自内心的深层的学习动力机制。围绕兴趣激发,由兴趣点组成贯穿课堂始终的链条,将教学起始点、知识重难点、学习发展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通过突破兴趣点,促发起始点、重难点、学习发展点,形成由兴趣激发,兴趣贯穿始终、无限生长,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激趣、培志、养成”功能突显的“四点突破”教学范式。

(二)“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兴趣划分的认识

康德依据哲学基础将兴趣划分为:思辨的兴趣、实践的兴趣和美的兴趣;赫尔巴特依据心理学基础,先将兴趣划分为认识的兴趣与同情的兴趣,后划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宗教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哈贝马斯依据社会实践基础将兴趣划分为:实践的兴趣、技术的兴趣、解放的兴趣;杜威以学生发展、生长的生理与心理顺序,以及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为标准将兴趣划分为:发现的兴趣、活动的兴趣、社会的兴趣、理智的兴趣。由前人的研究启示可知,兴趣是可以划分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环境要求下,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兴趣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范式,课题研究组受前人对兴趣划分的启示,根据作为兴趣在课堂教学不同环节中出现,以及兴趣来源、形成机制、目标和功能的不同,将兴趣划分为引课阶段教学起始点突破的原生兴趣、正课阶段知识重难点突破的伴生兴趣、结课阶段学习发展点突破的衍生兴趣。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阶段的理论,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对课堂教学的划分与赫尔巴特对课堂的划分有相似之处,本范式将课堂教学分为引课、正课、结课三个阶段,对应赫尔巴特划分的后面三个阶段,赫尔巴特的明了阶段融入了本范式对课堂教学划分的三个阶段中。本范式中对兴趣的划分是依据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的来源、目标指向以及不同的形成机制。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强调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从教学伊始就一直用兴趣引领教学,直至课堂结束,兴趣也还继续延伸,成为学生探索新知的导火索。由前人对兴趣的划分研究我们知道兴趣是可以划分的,作为一个教学范式,我们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来源于知识本体,使学生认知与发展相融合的旨趣划分为原生兴趣、伴生兴趣、衍生兴趣是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则的,是有理论依据的。

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在课堂开始之时,教师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及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源于其已有的经验图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原生兴趣;同理,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情境活动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伴生兴趣;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活动的难度要在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范围之内。学生通过练习、活动间的联系,会产生相应的兴趣,即衍生兴趣。综上,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学习的知识既源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高于其已有知识经验。无疑,这样的课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主动调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将其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即,在“四点突破”教学范式中,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www.chuimin.cn)

1.原生兴趣

“四点突破”教学范式将作为教学起始阶段用于引课的来源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兴趣称为原生兴趣。由于“四点突破”教学范式的兴趣是来源于知识本体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作为原生兴趣的,好的兴趣点的选取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故而,在原生兴趣的知识和经验的选取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选取能作为原生兴趣的知识,所以“原生兴趣”是教学起始点引课过程中依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经验所激发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前要去研究教材及课标,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挖掘本部分教学起始的知识扎根于哪里,学生现有的知识如何,要怎样将学生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对接?

2.伴生兴趣

与原生兴趣一样,伴生兴趣也来源于知识本体,但不同的是伴生兴趣是正课教学过程中由知识的认知过程伴生的,当然,主要是知识重难点突破的认知过程中伴生的。课堂中知识重难点突破学习的伴生兴趣,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伴随在知识的解释、梳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兴趣。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有不同的伴生兴趣引发,一堂课中所蕴含的知识重难点不止一个,所以一堂课中有很多的伴生兴趣。需要注意伴生兴趣不是从原生兴趣迁移而来,而是学生现在正在学习的知识,比如说正在学习的某一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在重难点的教学中,由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引发学生产生的求知欲望就构成了伴生兴趣。这种求知欲望表现为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表现为学生自发想知道、想探究、想深入等等情感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即与此有很好的对应。

3.衍生兴趣

衍生兴趣是学生个体在知识的拓展应用和迁移过程中产生的兴趣。即通过课堂学习之后,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应用与迁移过程,在该过程中产生的兴趣称为衍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我们依旧保持从知识本体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在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仍需保持高昂的求知欲望,也就是本研究中对应课堂教学结束部分所划分出来的衍生兴趣。课堂教学结束部分以及学生的课后活动,我们称之为学习发展点,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仅仅是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还应继续,对学生的培养还在进行,所以结课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一个发展点。学生本节所学知识的原理、公式、运用、方法、思维等将会成为学生课后迁移拓展的兴趣点。衍生兴趣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是其学习的发展点,学生可以拓展延伸到本学科下节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也可以拓展延伸到其他学科,或是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