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定对于复习课,人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技能的再现,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具体的,是具体情形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目的是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是一种理想、方向和指针,它的实现是不可预期的、漫长的,它必须通过教学目标这一载体驶入它的航向。[4]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和复习教学的特征,复习课的目的可以归纳为:第一,科学化。......
2023-11-23
(一)复习课设计的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的终极目标则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把握知识整体网络的内在规律,学会在实践中以不变应万变。复习课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它必须在较短课时理顺较大量的资料,因此,复习课无论从策划、资料整理、手段运用等方面都要遵循科学性。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复习课,它必须是教学内容的正确表达,教学重点的精髓所在,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能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概括地说,复习课的设计要做到:全、精、活三点。
全,就是全面,即知识的整体综合,使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结构化。
精,就是突出重点,短时间内勾勒骨架,引导学生自觉完成自我实现。
活,就是活化知识,活教活学,活学活用。
如何做到全、精、活?我们的策略是:审以全,思以精,合以活。
审,就是研究、审理教材,以制定宏观规划。
思,就是找出重点,推敲轻重,选择方法、手段,确立方向。
合,就是将各种教学因素有机地组合,使之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良好的预期效果,或称为优化。
2.发展(变化)性原则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一个教师没有哪两节课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因为它受到众多变量:时间、地点、教学对象、教学背景、教学条件、教学目标、管理方式、科技成果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包括教学内容)又互为变量。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发展变化的原则,将众多因素有机结合,参考理论书籍、资料、优秀教案,也不能盲目照搬,而要去“悟”,悟出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
(二)复习课设计的一般步骤
1.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复习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任何成功的教学设计都是建立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广义的教材应包括教学内容材料和教学对象材料以及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除了要判断教学内容的性质,罗列并进行知识点的分类,找出重点和难点,更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做到从实际出发。
生物课教学内容一般包括事实学习、概念学习、规律学习、技能学习等,复习课从内容上分也应分为事实复习、概念复习、规律复习、技能复习等类型,但复习课往往是阶段性和综合性的,它常常是若干类型的组合,教学设计中切不可忽略这一点。
2.确立目标
如前所述,教学目标是基于教学内容出发,教育者预期受教育者自我实现的底线设定,是客观性的、短期的。但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发展决定于其教育方针和终极意愿——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方向性的,教学目标是载体,因此,每一节课的正确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偏离发展能力、发展素质这个方向,否则教学就不是着眼于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
3.选择模式
教学目标确立,便进入策划阶段,教师要合理安排所有教学因素在一定时空中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最具特异性和针对性的,不同的课应有不同的模式,同一模式在不同的课又应有不同的变化(变式),怎样教、怎样学才能实现特定的目标,才能驶向目的地,选择合理的模式极为重要。选择模式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内容不同方法不同
认知结构的构建可以通过反复编码、验证、考究、实践和操作等方法来实现,但对于不同的复习内容,应侧重于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有这样的规律:概念复习—编码,事实复习—验证,规律复习—验证、考究,技能复习—实践、操作。
(2)变抽象为直观,变理论为实践
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升华的,教师要注重人类认识的这个特点,善于将课本的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和验证,实现认识的再发现,这样有利于提高其兴趣和效果。其次,要善于将概念知识直观化,如有的教师将“免疫的概念和功能”编为拟人化的话剧来表演,一改沉闷气氛,教学效果明显。
(3)顺应教学发展趋势
在复习课设计中,教师还应及时更新观念,以敏锐的嗅觉顺应教学发展的形势,不要拘泥于过往的经历或经验而故步自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符合21世纪教师的角色。
4.形成方案
仔细地分析了教材,正确地设定了目标,恰当地选取了模式,接着就是形成教学设计方案。
(三)复习课设计中的常式与变式
在复习课的设计中,如何体现其科学性和发展变化性原则呢?其实,从某个角度说,教学中科学性和发展变化性的关系就是教学设计的常式与变式的关系。现以探究式复习课为例说明:探究式复习课是优化复习课的一个探讨模式,即将探究式学习的思想贯穿于常规复习课中,寓学法于教法,探究式复习课注重培养学习者以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1.复习课进行变换的策略
然而,教学过程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万能的模式,这个模式并非适于所有复习课,教师要根据教材、师生的实际、教学情景不同而进行变换和衍生。进行变换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围绕思维冲突进行变换
策略特征:充分挖掘背景资料中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师点拨,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www.chuimin.cn)
预期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
类型:强化形成式、逆向思维式。
(2)围绕认知线索进行变换
策略特征:教师科学设计复习材料的顺序,梳理明显的线索带动探究的方向。
预期效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思有机结合。
类型:递进发展式、逆向思维式。
(3)围绕实践验证进行变换
策略特征:探究式学习的精髓在于其过程。如果学习内容难度适宜,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遵循思维冲突或认知线索进行整理、设计及验证,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预期效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其他各种综合能力。
类型:自主设计式、调查报告(小结)式。
2.探究式复习课的变式
(1)强化形成式
教学过程结构:背景形成冲突引发探究,探究强化背景,形成结构,以此循环。
举例:《新陈代谢》,如表5-1。
表5-1 《新陈代谢》教学过程
(2)递进发展式
该式适于有明显进化顺序式逻辑顺序类型的复习课,而以进化顺序的材料为佳,如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的类群等。在这个变式中,思维冲突、探究方向是教学中的两个变量,背景资料是因变量。
(3)逆向思维式
教学过程结构:该式适于有明显顺序尤为逻辑推理顺序的教材,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神经调节等。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复习时对材料的处理顺序与材料本身顺序相反,包括由难→易、由结果→原因、整体→因素等这样一个与认知习惯相反的方式,如果作为新授课,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或难度很大。但作为复习课,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已具有一定的知识框架,为逆向思维的展开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逆向思维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遭遇重重矛盾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矛盾和困难迫使学生探究,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促进知识的内化,形成反馈评价,从而提升巩固原有的知识结构,并使之网络化、系统化。逆向思维赋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逆向思维探究可否持续则依赖于探究的线索,它关系到教师的行为,这便是逆向思维的能量维持。
(4)自主设计式
教学过程结构:技能复习、事实复习、规律复习都可以选择这个程式,尤其对于教材抽象,如增强直观性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的,或内容很直观,操作性很强的教材。学生的设计可以是各种形式,小剧、实验、论文等。《以免疫与传染病》一节复习课为例,免疫的类型和概念这一部分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有些教师在新授课便安排学生以小话剧的形式呈现人体的三道防线,也确实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却有教师越俎代庖之嫌,有违教学的一般秩序,也不符合部分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反,复习课期间,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此时发动学生编排小剧,更能激发学生的复习动机,教师又可以通过指导、审核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有的放矢。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编排,教师指导、选拔适宜的作品(正、反均可)在复习课堂上表演,再由教师评价,从而提升认知水平,实现复习的目标。
(5)调查报告(小结)式
教学过程结构:教师布置课题,学生确立课题。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做报告练习。
该式适用于现实性、事实性、直观性的教材。
举例:《生物与环境》复习。教师布置任务,根据教材内容,确立一个有关的课题,在调查后做出报告,并以此作为本单元评价依据。
《人的身体》复习教师布置任务,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己身体进行比较,并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实验验证,如制作人体手、足部表皮细胞装片,制作猪心肌细胞装片、胃壁细胞、胃肌细胞装片、猪脑组织装片以进行比较,最后完成巩固性小结或练习。
(6)综合应用式
在同一堂复习课,根据复习材料的不同选用不同变式的组合。实际上多数复习课属于此种类型。
3.选择变式的程序
课时的划分在选择变式之前,须把所复习的内容进行较合理的课时安排,既要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又要考虑时间因素。有的教师是以学时作为划分依据,如期中复习、期末复习,也有的按教参书界定的单元为划分依据,如单元复习。这里偏重于以教学内容作为划分依据的操作方法。
事物并不是绝对的。对于变式的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衍生,只要能促进教学的效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它便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模式。
有关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文章
(一)界定对于复习课,人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技能的再现,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具体的,是具体情形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目的是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是一种理想、方向和指针,它的实现是不可预期的、漫长的,它必须通过教学目标这一载体驶入它的航向。[4]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和复习教学的特征,复习课的目的可以归纳为:第一,科学化。......
2023-11-23
所以,化学教学中复习课的效益往往不高。“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策略的使用。在课前下足功夫是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的有力保证。好的复习课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减少对复习课的依赖,离开学校后能自己根据需要“时习之”,其中复习的方法很重要。......
2023-07-30
为迎接中学化学升学考试的复习教学,本节继续讨论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化学高考复习教学为例,教师们常把高三年段的化学教学划分为2~3个阶段,每个阶段称为轮。......
2023-07-30
1.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B (5)C(6)C (7)D (8)C (9)D (10)D(11)A (12)A (13)C (14)B2.解答题(1)φ′(x)=f1′·2x+f2′(f1′·2x+f2′),φ′(1)=2×2+3(2×2+3)=25.(2)对所给方程两边求全微分dz-dx-dy+yez-xdx+xez-xdy+xyez-x(dz-dx)=0,即(1+xye......
2023-10-27
1.曲线凹凸性及其判定方法在某个区间内,如果曲线位于其上任意一点的切线的上方(下方),则称曲线在该区间内为凹的(凸的).曲线y=f(x)在区间I上凹凸性的判定方法是:设函数f(x)在I上二阶可导.如果f″(x)>0(x∈I),则曲线y=f(x)在I上是凹的;如果f″(x)<0(x∈I),则曲线y=f(x)在I上是凸的.2.曲线拐点及其计算方法设函数f(x)连续,则曲线y=f(x)上的凹弧与凸弧的分......
2023-10-27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考研复习时,能够在较为紧张的时间安排下,有效加深概念与理论的理解,熟练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针对考生的实际需要,我社特组织出版了由北京邮电大学陈启浩教授编写的“天勤数学考研系列”丛书.这套丛书2013年出版时曾用名“考研数学复习指导系列丛书”.本套丛书分别针对参加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考试的同学,其中针对数学三考试的包括四本书,分别是:《2015考研数学(三)真题篇 十年真题精......
2023-10-27
(一)两卡在新授课中的应用学生的提问习惯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想不想,二是敢不敢,三是能不能。《6.1几何图形》,教师设计了两张助学卡。(二)两卡在复习课的应用1.内容繁多时,运用助学卡厘清思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地反映在战后人类社会生活各方面。齐桓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除了齐桓公自身的能力和善于用人之外,还应考虑到齐国的地理因素。......
2023-08-08
应部分知情人的要求,在宁波市直属高中的教研活动中,《古诗词的抒情》在惠贞书院又“重播”一次,本次实录就是这次“重播”的全程实录。于是,如何欣赏古诗词的抒情艺术和效果就成了这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这些想法驱使着自己去做一次教学实验,成功与否,只待诸位评说,《古诗词的抒情》就是这个实验的结果。教学设计古诗词的抒情——以苏教版“笔落惊风雨”专题为例一、课堂导入1.齐读《声声慢》,哪一句透露了词人的感情?......
2023-07-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