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片段要素的罗列与相加,而是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模型”来处置的。从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发现新时代的教育思维:第一,注重“所有的人”的发展。这样,“核心素养”的概念自然应运而生:未来社会的创造来自每一个人的能动性,牵涉到每一个人能否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同他者协同,创生基于知识的新的回答与价值。毫无疑问,把“表层相关关系”解释为“因果关系”的判断是错误的。......
2023-11-23
(一)激发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激发动机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新授课中学生形成动机有两种主要形式:诱因动机和成就动机。诱因动机即教师利用某种诱因,如:有趣、吸引力大的导言,提出令人迷惑不解的矛盾问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成就动机则往往是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自己将获得的知识和学习的意义。因此,新授课的导言设计和提示目标便显得尤为重要。[1]
(二)呈现新知
学生在产生了学习动机之后,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与学习目标有关的事物。通过教师讲述或学生阅读、观察挂图、模型、标本、电教图像、实验现象等不同方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形成清晰的表象。师生探讨和分析具体的材料,通过演示、论证、比较、讨论等方式,对材料加以综合、概括,得出概念、原理等理性认识。
(三)巩固应用(www.chuimin.cn)
巩固知识,就是记住和保持所学的知识,以及必要时的回忆和再现;应用知识,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在新授课的巩固应用阶段,教师应创设新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用习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深刻,记忆更为牢固和精确,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四)达标检测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以了解教学效果,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提高达标率。
有关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片段要素的罗列与相加,而是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模型”来处置的。从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发现新时代的教育思维:第一,注重“所有的人”的发展。这样,“核心素养”的概念自然应运而生:未来社会的创造来自每一个人的能动性,牵涉到每一个人能否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同他者协同,创生基于知识的新的回答与价值。毫无疑问,把“表层相关关系”解释为“因果关系”的判断是错误的。......
2023-11-23
验证式教学过程结构为:复习→示范→实验→验证。这种实验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将实验课教学程序的设计与教学内容合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教法特点是探究实验能充分体现启发式教学。......
2023-11-23
生物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载体与体现,生物核心素养不断地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注意。只有深刻理解了生物核心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在核心素养下不断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只有深刻领会,才能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
2023-11-23
(一)人与工具人与工具维度指的是个人能够运用语言、符号、信息技术等进行有效互动的核心素养。通过分析发现,语言运用和信息收集与处理是人与工具核心素养里的两个关键点。其核心是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发展,乃至人类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
2023-11-23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强调学科综合性、发展性和终身性;综合性、发展性和终身性也是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生物学具有鲜明的动态性特点,因此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剩下的东西”就是素养,是学生能够真正带回家的。......
2023-11-23
教学设计与实施同时具有这三个特征。由此看来,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都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中介环节。比如,直观性原则,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这一原则就很难贯彻。因此直观性原则的运用要做到适度,适度的关键就是理论和实际的相互适应和相互转化。事实上,把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理解为严格的程序活动是不正确的。......
2023-11-23
从世界范围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大体分为两个潮流。在培育“核心素养”方面正在采取先进举措的地区当推大洋洲。在亚洲,日本参照欧美国家的核心素养模型,在自身长期以来的“学力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的“21世纪型能力”模型。新加坡界定的核心素养同心圆模型,由“价值”“社会情感素养”与“21世纪型素养”三个部分构成。它以“价值”为核心,形成同心圆的配置。......
2023-11-23
(一)界定对于复习课,人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技能的再现,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具体的,是具体情形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目的是教育者的主观愿望,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是一种理想、方向和指针,它的实现是不可预期的、漫长的,它必须通过教学目标这一载体驶入它的航向。[4]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方针和复习教学的特征,复习课的目的可以归纳为:第一,科学化。......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