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核心素养

生物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核心素养

【摘要】:学者和老师们将这些基本要求总结为“三维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素养成了“三维目标”的“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的超越。因此,从文字表述上看,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与“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相通之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与完善;而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与“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拥有共同的追求,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与概括。

(一)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演变

针对20世纪基础教育中存在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并缺乏整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提出:关于“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者和老师们将这些基本要求总结为“三维目标”。

2014年3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创新。其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核心素养的界定;而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实践创新构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6个方面。

(二)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继承和超越(www.chuimin.cn)

“三维目标”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目标,并没有明确界定全面发展的学生是什么样的;而核心素养则紧紧围绕“面向未来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即学生应具有的核心素养。如果说对于全面发展之人的培养来说,“三维目标”回答了“怎样培养全面发展之人”的问题,那么核心素养则直接回答了“全面发展之人是什么样的”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素养成了“三维目标”的“目标”,是对“三维目标”的超越。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提出都体现了人们对培养全面发展之人的愿望,都是对改变传统教育现状而做的努力,这决定了二者一脉相承的关系。例如:“三维目标”在“双基”基础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则通过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与融通来培育全面发展之人。因此,从文字表述上看,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与“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相通之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与完善;而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与“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拥有共同的追求,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