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设计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片段要素的罗列与相加,而是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模型”来处置的。从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发现新时代的教育思维:第一,注重“所有的人”的发展。这样,“核心素养”的概念自然应运而生:未来社会的创造来自每一个人的能动性,牵涉到每一个人能否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同他者协同,创生基于知识的新的回答与价值。毫无疑问,把“表层相关关系”解释为“因果关系”的判断是错误的。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的界定不是片段要素的罗列与相加,而是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模型”来处置的。即便是OECD的“使用工具进行沟通的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范畴,也不是单纯的素养,而是同“参与社会、自主思维的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不仅强调语言与数学的“硬性能力”——“知道了哪些事实”之类的“硬性”知识,而且关注“软性能力”——“能够运用知识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两者不是二元对立的。真正的学习一定是扎根于这样一种过程,通过知识建构的过程,提升学生的革新能力,形成有益于他者的公共知识,并且拥有知识发展的集体责任的过程。为要实现这种过程,“21世纪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关键

从世界各国的核心素养的界定,可以发现新时代的教育思维:第一,注重“所有的人”的发展。所谓“卓越教育”,绝不是满足于少数精英学生的教育,而是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权”、保障人人得到发展的教育。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标尺。第二,注重“整体的人”的发展。所谓“德、智、体”“知、情、意”的“均衡发展”,是人格的健全发展与学力的持续发展。这是衡量每一个人是否成“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

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里,一个人记忆了再多的现成答案是于事无补的,为了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就得要求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思考、知识与智慧,做出主体性的回答,而不是等待谁回答问题。就是说,不是仅仅要求“知道什么”,而是能够“运用知识,能够做什么,如何解决问题”。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进展,与其单纯地记忆知识,不如着重于求得如何借助探究、梳理信息与知识,从而产生新的想法的能力。而且,在知识社会时代,人际交流与协同的机会增加,接触多样的信息与思考的机会也增加。活跃多样性、求得问题解决、构筑新的思考能力,成为头等重要的课题。这样,“核心素养”的概念自然应运而生:未来社会的创造来自每一个人的能动性,牵涉到每一个人能否凭借自身的力量与同他者协同,创生基于知识的新的回答与价值。

“何谓成功的教育?”这个问题绝非用纸笔测验的“考分”可以解答的,也并非用一些奇异的表述——诸如“学校充满生气”之类的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调查报告中采用的“满意”之类的辞藻的主观表达能够了事的,而必须是基于客观数据来揭示事实。或许有人会说,“教育的效果不能用数字来测量”。不错,教育的一切侧面不可能用数字来表述,但借助晚近经济学心理学的贡献,在设置种种假定的前提下,教育的效果是有可能量化的。就“何谓成功的儿童教育”而言,无非就是揭示原因与结果,亦即“因果关系”。

然而,误用因果关系的事例不胜枚举。比如,凭借书面测验的结果,进行儿童学力与家庭环境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说:“家庭收入和家长学历即便很低,学力高的儿童的特征是家庭里有读书的环境。”众多媒体据此展开连篇累牍的报道:“重要的是让儿童阅读。”这种报道不能说是准确的,这里存在两个错误:其一,这种表述让人以为阅读与学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其实不过是“相关关系”而已,两者之间有着根本的差异。“因果关系”指的是“由于A的原因,产生B的结果”,但“相关关系”是单纯地意味着A与B同时产生。“相关关系”并不揭示相关的两个事件哪个是“因”,哪个是“果”。有“相关关系”未必是“因果关系”。就是说,“阅读与儿童学力高”并不是因果关系,学力高的儿童不过是同阅读有相关关系的可能性而已。未必可以说“阅读”是“因”,“学力高”是“果”。盲目购买大量参考书,一味做习题,或许是浪费金钱与时间而已。其二,这种报道或许还有另一种错误,亦即“表层相关”的可能性。就是说,或许有对阅读与学力都产影响的“第三原因”。比如,家长对儿童高度关注,不断督促儿童学习。这种关心的高度,尽管是同时引发两者变化的原因,但终究不过是一种“表层相关关系”。毫无疑问,把“表层相关关系”解释为“因果关系”的判断是错误的。

归根结底,要揭示“因果关系”就得有教育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实验”。确认两组的差异是有统计意义的差异,亦即两者的差别并非由于偶然因素产生,而是有统计意义的误差,这是非常重要的。(www.chuimin.cn)

【注释】

[1]靳玉乐,张铭凯,郑鑫.核心素养及其培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2]张良.核心素养为何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核心素养观的反思与重建[J].南京社会科学,2021(05):154—160.

[3]钟启泉.核心素养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