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艺劳育的长效机制研究成果

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艺劳育的长效机制研究成果

【摘要】:三位一体共同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应明确各级督导对高职劳动教育的督导工作,形成对高职劳动教育的专业督导队伍,科学有效的开展督导工作,形成高职劳动教育的刚性制度。技艺劳育的评价应落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考评。通过开展对家庭、学校、大学生的调研,形成符合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制度设计。以制度规定高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评估技艺劳育环节的完成状况和达成的效果。

(一)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高职技艺劳育的开展是关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劳动教育不仅作为高职立德树人的任务,更需要家庭参与、社会的支撑,三者衔接配合、积极参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三位一体共同增强劳动教育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福禄培尔认为:“家庭里的共同劳动和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是家庭共同生活的基础。”可见,家庭是联结家庭成员的纽带,是劳动实践的最初场所。首先,形成热爱劳动的家风家教。良好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价值观的培育的作用不言而喻,潜移默化孩子的成长。父母作为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对孩子个人品质的塑造和劳动观念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父母在劳动方面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劳动教育。其次,重视家庭劳动实践的引导。社会学领域把父母在家庭中对孩子各种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和动机的指引等一系列活动,称之为教养实践。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劳动技能的习得、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价值观的培育等,都属于一种家庭的教养实践。家庭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孩子提高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孩子未来的幸福打好人生底色。

2.强化学校在技艺劳育中的主导作用

要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在课程的设置上,将劳动教育贯穿于高职课程和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培养大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要充分发挥技艺劳育的功能,不仅要从课程设置上着手,更要树立全员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技艺劳育。全员育人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师技艺劳育的组织引导能力;充分发挥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在社会方面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友支撑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现全员参与,协同育人的工作局面,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育人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育人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督导评估和评价方式两方面的内容。

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是提升高职技艺劳育质量,对高职技艺劳育的实施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督导评估应做到常态化、专业化,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高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劳动教育效果等。并对高职劳动教育的评估进行长远的规划,形成评估体系。此外,教育督导作为对高职督促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学校的调查与考核,对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密切联系了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因此,应明确各级督导对高职劳动教育的督导工作,形成对高职劳动教育的专业督导队伍,科学有效的开展督导工作,形成高职劳动教育的刚性制度。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是规范劳动教育行为,激发学生和教师成长愿望的重要推动力。高职技艺劳育的评价方式具有集导向、激励及预测为一体的功能,要明确技艺劳育的管理办法、评价体系、奖惩办法等,确保技艺劳育活动的开展有规可循。因此,要优化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采取多维的评价方式进行,采用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方式,注重对劳动过程的管理,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细致观察、沟通协作、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艺劳育的评价应落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考评。要做好相应的考评记录,包括劳动时间、内容、地点。考评的内容构成应划分为不同主体对大学生技艺劳育的评价,学校、学院和班级在技艺劳育的实施过程中,应相互联系、明确责任、各负其责,量化劳动成果时,实行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应予以奖励,形成激励机制的诱导,对违反规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分。在开展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对学生的量化,更应该要及时收集好学生对学校技艺劳育工作的反馈并进行沟通。作为创新成立的劳育实践课程,建立畅通的学生意见反馈渠道,每月可通过调查问卷、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收集意见,排解学生不满情绪,加强和改进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三)健全高职技艺劳育的保障机制

高职技艺劳育保障机制是技艺劳育计划实施的保障。统筹谋划各方力量,为劳动教育构建全方位的支持,强化技艺劳育的保障。高职技艺劳育应从制度、师资、经费三个方面加强保障。

1.重视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

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对高职技艺劳育的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破解劳动教育的突出难题,要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有效衔接和切合,要重视技艺劳育的顶层设计,以完善的制度作为技艺劳育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对家庭、学校、大学生的调研,形成符合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制度设计。以制度规定高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评估技艺劳育环节的完成状况和达成的效果。

2.多举措推进技艺劳育,强化师资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高职劳动教育能否建设一支有深厚劳动情怀、有扎实学识、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技艺劳育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决定高职技艺劳育的开展水平,提高高职技艺劳育的效果关键在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开展技艺劳育的能力。师资队伍的保障要借力人才引进,打好教师引进牌;有计划培养和补充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着力组织教师进行劳动教育教学规范化培训。同时,高职在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承担起学生的安全管理责任。明确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资金投入是劳动教育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经费不足是当前劳动教育向纵深推进的瓶颈。因此,要保障技艺劳育工作的实效性,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建立由国家主导投入、学校专项经费、政府支持、企业赞助等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劳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落实劳动教育的基本配套条件,做好组织、经费和后勤保障,保障学校开展劳育工作的基本需求。

(四)营造良好的技艺劳育氛围(www.chuimin.cn)

马克思强调“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作为环境的产物的同时,环境也塑造了人,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的营造、网络媒体的引导,都对于高职大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因此,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技艺劳育氛围。

1.加强技艺劳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每一个人都处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持久而深远。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长期积淀的文化结晶,是劳动教育的一大重要载体。因此,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环境育人,实现潜移默化的劳动教育效果。加强高职关于技艺劳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实现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技艺劳育文化的建设,劳动教育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形式上的教育,缺乏对劳动情感的培植和劳动习惯的养成。

加强高职技艺劳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是高职加强技艺劳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感染熏陶、引导教育、激励促进的功能。高职技艺劳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首先,打造劳动教育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外显表现,并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从校园建设上来看,应充分整合资源,着力打造蕴含劳动精神的人文景观,以学校的静态实物成为传递劳动精神的重要载体。

重视高职劳动教育的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作为衡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标,应加强高职劳动精神文化的建设,构建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史、校训、校歌以及榜样典型等,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挖掘学校创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以典型人物和故事成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通过校训传递高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校歌的旋律动之以情,歌颂每一位勤劳拼搏的校园建设者,维系着一代代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学生中深入宣传动员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学校动员层面,要充分开展技艺劳育主题报告会,以学习劳动模范,劳动成就梦想等主题作为劳动教育的理论学习方式,有条件的还可以让有劳动精神的人讲劳动精神,可以邀请劳动模范到学校做报告,从他们的故事中引导学生感受劳动者的魅力和劳动的意义。年级动员层面,充分利用本科生每周的晚点名阶段,以年级为单位,由年级辅导员召开动员大会,宣传介绍并激励学生响应学校活动,完成劳育实践课程,推进“五育并举”工程。学生组织层面,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组织召开动员大会,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在班级宣传层面,由班级劳育导师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思想动员,认识到劳育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及意义。

2.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良好风尚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是新时代高职技艺劳育在社会层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劳动作为每个社会成员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重要手段,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把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作为一种最高的价值弥散在制度、政治、物质、精神等全部要素之中,社会每个文化细胞都能体现出对人及其劳动最大限度的尊重,体现出劳动导致的幸福是最丰富、最持久、最高级形态的幸福。”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主旋律,营造尊重劳动、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的社会氛围,以辛勤劳动教育强化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以诚实劳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创造性劳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的营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首先,利用大众传媒,传播好劳动光荣的时代声音。以电视剧纪录片等方式,大力宣传默默奋战在各行各业的新时代劳动者,在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杰出贡献,奏响劳动光荣的时代强音,讲好光荣劳动的故事。其次,推动劳动光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劳动模范的宣讲、学习关于劳动的重要精神、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展现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风范,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文化氛围。

(五)推动技艺劳育与全课程的有机融合

劳动教育不仅帮助大学生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实现技艺劳育的关键。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既是贯彻落实教育大会的精神,也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破题点。劳动教育应注重多学科的渗透,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将技艺劳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就业创业教育以及专业实践教育中,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多学科的渗透和融合,多方面宽领域的增强劳动教育。

1.强化高职技艺劳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选择人生道路和塑造个人品质的教育。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着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新时代技艺劳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协同,是增强高职技艺劳育的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人生价值观部分的教学内容则可以引入劳动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职技艺劳育重在大学生的实践参与,要将劳动教育设计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案,通过劳动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管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管理考评系统,让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高职技艺劳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重视大学生校园生活劳动的开展,从宿舍抓起,以勤工助学、助管助教工作岗位的劳动锻炼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和岗位体验,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开设校园劳动周,加强专业课和劳动实践的建设,促进大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

2.加强高职技艺劳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结合

加强高职技艺劳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给予了有力的支持。高职开展劳动教育强调劳动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要有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职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创业。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应包含融入创新创业要素的课程、劳动基础知识和实践教育的通识教育课程。承担起劳动技能的传授,劳动价值观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功能,使学生认识到面向就业的教育或课程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的选择都是有益的。

当今社会经济的增长,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就业结构的改变;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出现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深刻影响着通信、教育等领域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就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职技艺劳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及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未来适应社会的基本认识和能力,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基础。就业创业教育作为学生掌握未来职业的基本劳动能力,是面向各行各业,进行职业教育的必要准备。首先,要加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能力锻炼;课外活动作为拓宽学生实践空间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生产的机会,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成立社团组织活动。其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内校外创业导师协同育人。加强高职与校外企业及机关的合,拓宽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学场所,丰富教学方式,共同开展就业创业项目,更好地使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最后,重视高职就业创业孵化园的建设。从创业项目的立项到孵化再到成长,创造条件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并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进行项目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