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有利于探寻技艺劳育实践中的不足、问题及成因,进而有助于“病态诊断”和精准施策。所谓技育关系,就是指技艺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柏拉图的“哲学观”认为,技艺如同“知识”或“理念”,不仅具备“强人”的功能,同时深蕴育人的现实价值,即让人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美德之人”。(二)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技艺劳育在实践逻辑层面的第二类关系是“技劳关系”。......
2023-11-23
学习者在学习到知识后,还要有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指主体(间)对事物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在课堂学习中表征为师生对当前学习内容与原认知结构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或独特的理解。知识来源于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单纯的对客体的认识不能称为知识,只有个体赋予客体以意义才能生发出知识。知识的意义建构分为三个层次:客观知识的学习属于基础层面,也就是本节所提到的第一个价值——知识的学习。但是这只是知识进入学生大脑中的第一步。学生需要通过接收式建构的方式达到“表层意义建构”的结果。然后经过“师生的探究式建构”,最终达到新知识的生成。
技艺劳育课程就提供了一个让学生拥有表层与深层意义建构的机制。一般而言,学校提供了学生学习客观知识与进行表层意义建构的空间。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学进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都是学生学习、掌握与巩固知识的手段。知识的来源主要以教材和教师的搜集整理为主,经过精心遴选过的知识将以条理化、系统化的方式成为学生进行表层意义建构的原材料。但是这一步学生只完成了对知识的接受,而并非赋予这些客观知识以“意义”。也就是说,这些知识还是处于学生以外的知识,还未被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那么,学生带着这些客观知识进入工作场所,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深层次意义建构的过程。(www.chuimin.cn)
除了上述提到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知识以外,职业伦理规范知识同样也能够实现在学校与工作场所间的建构。学校中的道德理论教育是推动学生由依从到认同再到内化的动力之一,是规范内化的认知基础。但是这些知识的传授应基于特定的岗位、行业,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设定中了解职业伦理规范知识的意义。对于区域性服务知识而言,学习者在扎根地方获得客观知识后,会将其转换并带入到组织(企业或学校)之中。这种转换的过程实际上是赋予这些客观知识以意义,并用其指导工作的开展。由于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下的工艺技术知识是“一体两面”之关系,所以经验体系与理论体系可以互为意义建构的材料。学校所提供的显性的工艺知识可依靠企业内的隐性的工艺知识进行补充,而隐性的工艺知识可以依靠显性知识提供大部分的解释。素材库知识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对周围环境的提取、抽象、改变或组合。这个过程就是将普通的素材与理论加工成具有特定价值的创意的过程,是赋予普通素材以全新意义的过程。它体现了个体对知识的个性化编码。学校与社会可以提供大量的素材,但企业则为学生提供了素材处理和赋予素材意义的抓手;行业知识是内生与外生知识的互动,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外生性行业知识将通过企业内实践所形成的内生性行业知识而获得意义。“相关岗位基本知识”的形成需要借助学校和企业两大场所获得。学校中获得的抽象层面的基本知识,将在企业中得到检验、修正与情境化。学校中基于良构问题所形成的判断决策知识将在工作现场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修改,并最终形成基于非良构问题解决的新的判断决策知识。学习工具使用知识的目的,一方面是使工具操作者具有使用工具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工具操作者形成根据情境调节工具使用细节的能力。在工作场所中调节工具使用细节,实际上正是赋予基本操作能力以意义的表现。学习者通过在情境当中的灵活调节,了解了操作能力的实践价值。
有关高职机电类专业技艺劳育的课堂改革研究的文章
挖掘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有利于探寻技艺劳育实践中的不足、问题及成因,进而有助于“病态诊断”和精准施策。所谓技育关系,就是指技艺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柏拉图的“哲学观”认为,技艺如同“知识”或“理念”,不仅具备“强人”的功能,同时深蕴育人的现实价值,即让人在技艺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美德之人”。(二)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技艺劳育在实践逻辑层面的第二类关系是“技劳关系”。......
2023-11-23
历史证明,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技艺劳育。因此,国家政策的宏观靶向为技艺育人和劳动育人的有效联结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价值指引,加速催化了技艺劳育这一结晶体的生发与人世。技艺劳育既是国家政策导向下的现实产物,同时亦是实务界系列实践反思后的理论成果。长期以来,我国“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的育人实践完全相离而去。......
2023-11-23
技艺劳育概念的生发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象之物,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涵养且能够被实践验证的科学产物。在这样的转换之下,技艺劳育的“营养成分”既索取了现实情景赋予的时代养分,同时也有汲取、传承和发扬“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所内含的理论精髓。因此,基于“技艺劳育”的词根关系,可以将其理论逻辑分别解构为技艺育人观、劳动育人观以及技艺劳育观。......
2023-11-23
根据第三章的调研结果,学生十分关注技艺劳育基础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在进行课程内容开发时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发,以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期望。此外,技艺劳育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还应涵盖相关国家职业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满足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需求。本章节主要从评价的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来说明如何进行技艺劳育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2023-11-23
但是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为消解“二元”分割创造了氛围,而以技艺劳育为代表的技能形成机制则为消解提供了条件或执行框架。学校和企业也将在技艺劳育这一框架下进一步延伸至在岗职业培训与职业提升阶段,两者成为促进技术专家成长的持久动力。技艺劳育提供了持续有效“经验生长”的基本模式与通道。......
2023-11-23
对学校、企业、学生(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保障他们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为技艺劳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三)增强校企协同育人积极合作性,共同参与实践教学和培训企业在技艺劳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运行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023-11-23
新时代高职技艺劳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构建,形成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高职技艺劳育体系。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特点、学校特色,整合不同专业的劳动教育资源,确保技艺劳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三)搭建技艺劳育综合实践基地,创新发展技艺劳育形式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劳动教育形式,是构建新时代高职技艺劳育的新形态,是拓展大学生个性成长空间的重要方式。......
2023-11-23
技艺劳育课程同样具备促进学习者知识迁移的价值。由于技艺劳育课程中的教学、学习与评价都是结构化的安排,学校教学与工作场所教学间的要素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匹配与衔接,那么这种验证也就更有效率和目的性,更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技艺劳育为学生或学生提供了工作场所之间知识的迁移机制。技艺劳育中的工学交替与周期性、阶梯化的设计则能够促进学生将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层面的思考。......
2023-11-23
相关推荐